孩子几岁开始有时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宝宝好像根本就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他生活在一个“永恒”状态中 。那么,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了时间概念?他的时间概念如何慢慢发展?怎样引导他更好地掌握时间观念?
父母是否能够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首先需要了解宝宝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并在不同月龄根据宝宝时间概念的发展提供适时的引导,帮助宝宝逐渐理解时间概念,成熟掌握时间观念,理解每天的生活规律,养成守时有计划的好习惯 。

文章插图
一、1岁之前
生活在“永恒”里,还没有时间概念
宝宝在出生的头几个月里,生活在一种“永恒”状态中 。宝宝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自己之间的区别,不知道这一刻与下一刻的区别 。他们全然地活在当下,他吃奶,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吃奶 。当宝宝7个月之后,才从不受时间影响的世界里慢慢剥离出来,开始感知到时间 。
给父母的建议: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虽然我们倡导小宝宝实行按需哺乳,困了就睡 。但是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也要逐渐给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比如制订一个有固定上床睡觉时间,以及白天小睡时间的日程表,尽量每天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让宝宝小睡、吃饭、玩耍,以及准备睡觉 。
(2)建立并遵守生活仪式
宝宝喜欢自己能够预料到的程序和安排 。建立固定的程序,比如睡前仪式,每天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顺序给宝宝洗澡、读书、玩安静游戏、道晚安 。宝宝能够从这些固定的安排中意识到一致性以及事情之间的关联性 。其他的仪式还有吃饭仪式,比如要吃饭了就带宝宝洗手,将宝宝放到餐椅上,宝宝就知道要吃饭了 。
二、1-2岁
1、开始有时间意识,知道什么是等待
随着宝宝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是彼此分离的,并认识到不同物体之间的区别,开始意识到不同事件之间的区别,宝宝开始通过经验和感受去整理时间的先后与顺序 。
2、12-18个月:意识到事情有先后顺序了
3、18-24个月:从不会等待,到知道等待的含义
给父母的建议:
(1)清晰告诉孩子做事的日常程序
为了帮助宝宝加深时间概念,明白做事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需要坚持让宝宝按照日常的程序来做事情,并且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告诉他,比如对他说:“穿好衣服、吃好饭之后,我们就去买东西,在商场里待1小时,然后我们就去外婆家 。”即使宝宝现在刚开始理解时间概念,也可以把做一件事的具体时间告诉他,例如“6点钟,等爸爸下班回家了,我们就去楼下骑你的小车” 。
(2)帮宝宝建立做事情的条理性
按照日常程序做事,不仅能够让宝宝了解时间,还有助于宝宝建立条理性,了解顺序的概念 。现在,宝宝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程序做事了 。而且,这些日常规律能给宝宝提供安全感和秩序感,有利于他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比如,每天给宝宝洗澡之后,做抚触,然后给宝宝放一小段音乐或者讲一段故事 。
三、2-3岁
1、明白了时间先后顺序
2、24-30个月:能听懂并接受先后次序的指令
3、30-36个月:开始掌握简单的时间词汇
给父母的建议:
(1)用数数感受时间的流逝
宝宝过了2岁,已经有了“数数”的兴趣和能力 。父母可以利用数字,让他们了解时间流逝的感觉 。比如,可以把“马上”这样的抽象概念换成从5数到1;把“等一下”这样的概念切换成从1数到20,让宝宝具体感受时间如何在具体的数数过程中度过 。
- 小孩脚大长得高吗 孩子脚大长得高吗
- 为什么叫来自星星的孩子 追逐星星的孩子完整版
- 为什么小孩会抑郁症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抑郁
- 学音乐的孩子有什么好处
- 给孩子绑腿塑形有什么危害
- 脚先出来的孩子怎么样 脚先出来的孩子富贵
- 让孩子过早游泳会有危害
- 小婴儿晒伤怎么办 夏天宝宝晒伤怎么办
- 孩子春季腹泻要怎么进行改善
- 小孩起床咳嗽是怎么回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