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上可以刻字的经典语录 筷子上刻字大全


人类文明演进已有数千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世界各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从进餐用具的角度来看,这些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其一是用手抓食区,以非洲、印度和中东部分地区为主;其二是刀叉进食区,欧州、美国、澳大利亚为主;其三就是筷箸取食区,主要分布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也是全球30%的人口最常用的餐具 。
筷箸起源于中国,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朝时期便已经出现青铜筷,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人最基本的用餐工具,它历史源远流长,还富含深厚的思想及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之一 。

筷子上可以刻字的经典语录 筷子上刻字大全

文章插图

从“箸”到“筷”的变迁战国思想家韩非在其著作《韩非子》中提到:“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记叙了王叔箕子通过纣王使用象牙筷一事见微知著,预示了商朝亡国的命运一事,很多人根据这则寓言故事判断“筷子”最早出现在商朝,虽然不太合理,但是后来的考古发现能够与其互证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安阳殷墟墓出土了六支青铜箸,这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古箸,一头是方形,另一头则是细圆柱形,以今天的普通筷子外形相似,足以证实中国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已有 3100 年以上 。
先秦时期,筷子又叫“梜”,《礼记》有言:“饭黍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郑玄认为文中提到的“梜”与“箸”实际上都是指筷子,意思是说当时筷子的主要作用是夹菜,如果是吃米饭的话,就不用筷子 。
筷子上可以刻字的经典语录 筷子上刻字大全

文章插图

孔颖达亦有言:“饭黍无用箸,当用匕”,这里的“匕”指的就是勺子,另有“以其有菜交横,非挟不可”即是指有菜的话就必须使用筷子,表明筷子的使用被作为一种礼仪而被纳入到了周朝的仪礼制度之中 。
当然,我国并非只有筷子而没有刀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出土过许多骨质餐刀和餐叉,不过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公卿之间相互忌惮,用刀叉容易产生误会,故而筷箸渐被接受并广泛流行 。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许多野餐食具,其中食品箱里除了铜鼎、铜盆、铜罐、铜勺等,还有竹荚一件,酒器箱中也有竹荚两件,竹荚就是竹制的筷子,这些食具中有筷子却无刀叉,可以据此推测当时筷箸已经成为主流餐具,而刀、叉逐渐退出餐具领域 。
筷子上可以刻字的经典语录 筷子上刻字大全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有关筷子的记载更多,《史记》中就记载了西汉初年,张良“借箸代筹”,为刘邦谋划国事的典故,另有汉景帝用筷子考验周亚夫一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 。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 。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 。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王公贵族为彰显自身非比寻常的地位,在饮食用具的材质上也下了功夫,金银、玉石、犀角象牙所制的筷子大量涌现,《本草拾遗》载“咽喉痹塞,取漆箸烧烟,发咳即破”,说明当时还有用于治疗感冒时咽喉不通的漆筷 。
筷子上可以刻字的经典语录 筷子上刻字大全

文章插图

宋元以后,水陆交通愈加繁荣,吴地的船夫出于祈福的想法避讳住、翻等字,于是将“箸”称为“筷”,幡布为抹布 。后来“讳恶字而呼为美字”成为社会风气,士大夫阶层也开始称呼“筷子”,由此“箸”完全演变成了“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