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长白蚁从风水意味着什么 家里白蚁风水


李计忠大师详解中国风水宝地(十三):
风水名镇——泰顺泗溪镇
浙江泰顺县泗溪镇东界松洋、九峰,紧邻苍南,南连雅阳、柳峰,毗福建福鼎,西北接东溪、凤洋,是浙南边陲的一个山区小镇 。境内有自邻乡入境的东、南、西、北四溪汇于下桥,有“泗水洄澜”之称 。在古代,这片迷人的山光水色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达官隐士到此游赏 。其中亦有不少人落脚此处,伴聚秀溪山一片,读诗书,耕农田,过起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林建见泗溪山水形胜,“逢荒不饥,逢兵不乱;山可樵,水可渔 。”从泰顺筱村迁泗溪,成为当地林氏始祖 。

宋代是泰顺地区文化最发达的时期,“自宋以后,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科甲肇兴,人才辈出 。”泗溪的林氏更是支派繁衍,文士辈出,成为泰顺文风最盛的三大家族之一 。自北宋熙宁三年(公元一0七0年)至南宋成淳四年(公元一二六八年)的一百九十八年中,林氏家族中文、武进士者达四十三人 。其中具有学士衔者十八人,时称“十八学士”,或兄弟同榜及第,或父子同甲登科,甚至祖孙三、四、五代连续金榜题名 。仅正奉大夫林永年脉下,就有进士二十九人,济济一堂,簪缨相继 。
泗溪还有陈、包、曾、王、汤等姓氏 。陈氏最早迁入泰顺的支派是在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先世陈新已定居今松蛘乡陈阳,祖籍及始徙时间失考,后裔散居今南溪企石、泗溪南山、积库吾坪 。包氏始祖包贵山,祖籍平阳竹楼,宋朝德祜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迁居今泗溪玉岩 。曾氏远祖系出赣之会昌,辗转徙居瑞安;后裔曾秉,于宋时迁居今本境东溪;宋末后裔曾隆七,从东溪分徙今泗溪白粉墙 。汤氏则于清康熙年间由平阳迁入泰顺,始祖汤文魁 。
在迁居泗溪的几个姓氏中,玉岩包氏有一个颇具传奇的故事 。包氏世居平阳.九代单传,而迁居玉岩后便生了七子,这不禁让人们兴奋起来.大赞此地是风水宝地 。话说回来,玉岩确也是风光绮丽的所在,溪山环峙,秀峰迭翠,一个小小的村庄,竞也有八景诗赞 。村子的东南有一池,形如半月,名为“半月笼烟”,池水静而清,四时各呈异色,烟锁其上时,有云蒸霞蔚相为掩映之致,为村中一道“至美”胜景 。
古村后池与下桥村相隔,是林建从筱村改迁泗溪的栖居处,除林氏外,还有汤氏家族居此 。村落面积不大,但山环水绕,景致非常优美 。林、汤两大家族发展史就如村前的溪流,生生不息,酝酿出一段深厚的乡土往事 。仍存于世的宗祠和宗谱无疑是这两大家族在宗法社会中的最深印记 。
古代村落中有居住中心、礼制中心等区域的划分 。后池村头是整个村落的礼制中心,分别建有汤氏宗祠和林氏宗祠 。汤氏宗祠的规模要比林氏宗祠大得多,而且做工也要细 。说起汤氏的源流以及汤氏宗祠的营建,其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汤文魁年轻时入行伍,后擢升为将领,康熙年间携子率兵入驻泰顺泗溪镇守营盘 。由于当时未修有宗谱,以至几世后,汤氏族人竞无从得知派衍何处 。族人汤国修赴考时,因说不清祖籍而被主考官拒之考场之外 。恰巧,另有一位主考官也姓汤,乐清人,便嘱咐汤国修先回乡修宗谱,谱头祖系可以续在乐清汤氏之下 。当汤国修返乡编修宗谱参加第二年考试时,主考官又问其宗祠建在何处 。当时汤氏未建有祠堂,主考官说未建祠堂,中式了官报无处可送,再次拒绝他进入考场 。汤国修只好再次返乡主持建造宗祠 。有志者事竟成,汤国修后来终于中式成为贡生,并在宗祠外立旗杆石,时为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的事 。第三年泰顺县太爷又亲笔题写“明经”匾赠与汤国修,悬挂在宗祠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