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元年,聊聊人类如何进行“两栖”生活( 二 )


元宇宙究竟有多火?
近期 , 元宇宙像龙卷风一样瞬间席卷整个科技圈、社交媒体和朋友圈 , 更有业内人士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 , 元宇宙呈现超出想象的爆发力 。
元宇宙概念大热 , 科技公司自然是首当其冲 , 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更名为Meta、苹果宣称2022年将推出苹果头盔 , 微软宣布计划将旗下Microsoft Teams变成“元宇宙” 。 国内巨头也不甘寂寞 , 阿里、百度、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都积极躬身入局 。
11月11日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举办揭牌仪式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是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唯一一家全国性的社会团体 , 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 而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于10月15日获批成立 , 是国内首家获批的元宇宙行业协会 , 致力于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提出 , 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 , 也是全球创新竞争新高地 。 元宇宙作为前沿数字科技的集成体 , 应用到全社会的各类运行场景 , 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将开启人类数字世界的全新空间 。
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现在看互联网 , 都是平面的互联网 , 整个互联网资讯 , 都分布在一个手机界面上 , 是平面的 。 如果VR技术铺开后 , 人人都通过VR上网 , 现实世界和虚拟现实技术交互 , 而不是通过手机上网 , 那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改变 。 这也是元宇宙概念火爆的原因 。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软件学院翁仲铭副教授说 。
“我曾经提出过有点类似元宇宙的概念 , 虚跟实的交替 。 ”翁仲铭副教授说 , 例如游客进入北京圆明园古迹 , 只能看到现存的几根柱子以及曾经的黑白照片 , 游客只能依靠想象和讲解员口中的描述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浮现在脑海中 。 但如果是利用元宇宙 , 游客可以看到曾经的圆明园拔地而起 , 不仅有建筑 , 还有周边的布景以及在市井中走路、交谈、游玩的虚拟人物 。 当游客进入古迹 , 走在虚拟的建筑中 , 才可以看到以前圆明园真正的样子 , 与虚拟的人物并肩前行 , 身临其境 。
翁仲铭副教授说 , 天津的大沽口炮台 , 非常著名 。 但可玩性并不强 , 可看的东西还比较少 。 曾经的炮台的气魄感受不到 。 如果在现场 , 游客带上AR头盔 , 进入虚拟世界 , 呈现大沽口炮台的原貌 , 甚至有虚拟的士兵从运送炮弹、装填再到发射全部呈现 , 游客通过元宇宙相关设备回到当年 , 感同身受 。 这个时候虚拟货币也可以出现 , 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赚取和消费 。 游客参加游戏可以赚到虚拟元宝 , 再到其他店铺换取或者购买礼物 , 这就是商业升级、创作升级 。 这是可以落地的元宇宙产业 , 这也是普通人真正能接触到元宇宙的形式 。
沈阳教授认为 , 大规模元宇宙的产品化进程还十分遥远 , 但虚实融合已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 。 结合天津科技创新产业政策优势 , 本地科技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发展相关新技术 , 比如:VR、 AR、云计算、数字孪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 , 以及相关行业 , 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能汽车、电子商务、数字旅游、教育类游戏、心理治疗、老人陪伴、国潮时尚等 。
元宇宙如何影响生活?
在沈阳教授看来 , 一方面元宇宙因具身交互、沉浸体验及其对现实的“补偿效应”而具备天然的“成瘾性” , 虽然我们的愿景是让人们在虚实之间自如切换 , 但沉迷风险必然存在 , 这与近期国家对游戏等产业的监管加码也相呼应 。 另一方面 , 倘若虚拟世界的价值理念、交互逻辑、运转规则和现实世界出现明显分化甚至是异化、对立 , 使得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憎恨、仇视等负面情绪 。 此外 , 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亦有可能加剧社交恐惧、社会疏离等心理问题 , 抑或影响婚恋观、生育率、代际关系等人际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