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教授认为 , 由于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 具有新兴产业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 , 未来发展不仅要靠技术创新引领 , 还需要制度创新(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 , 才能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 从产业发展现实来看 , 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社交+游戏场景”应用的奠基阶段 , 还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 。 元宇宙的概念布局仍集中于XR及游戏社交领域 , 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尚未成熟 , 场景入口也有待拓宽 , 理想愿景和现实发展间存在漫长的“去泡沫化”过程 。
还有一种声音则是 , 元宇宙是VR、AR的重新包装 。
“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 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 。 ”翁仲铭副教授有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元宇宙是新炒作的概念 , 其实就是AR、VR等技术的升级版 , 是在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 比较不一样的是元宇宙打开了一个比较大的视野 。 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 , 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 , 构建形成的既映射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 同时 , 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 , 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 , 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 , 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 AR、VR比较局限于某个游戏场景 , 虚拟现实比较偏向游戏 , 十分受限 。 而元宇宙创造一个新的空间 , 拥有新的人生 , 融合新的世界观 , 开启新的生活 。 元宇宙进入更高的虚拟世界 , 在这个世界中创造新的人物 , 在新的世界中学习、工作、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 “对于我来说 , 元宇宙没什么好操作的 , 只是把它当作新技术的延伸 。 ”翁仲铭副教授说 , “VR、AR产生不了更多的需求后 , 研发也跟着没落 , 这也是近年来VR、AR相对落寞的原因 , 而元宇宙是VR、AR的重新包装 , 使其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 ”
来源:天津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