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容易没轻没重,一兴奋就“闹过头”?
为什么孩子闹着玩时总是没轻没重
原因一:手的敏感期

文章插图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道,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 。
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出现手部敏感期:
有的喜欢抓不同的东西
有的喜欢扔东西
有的喜欢用手拍打物体
有的也会喜欢打人
如果孩子的这个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他会继续做此类动作,直到认为得到满足才会停止 。
原因二:好奇和模仿
孩子是一张白纸,天性喜欢并擅长模仿,他们通过模仿学习,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的相处模式 。小伙伴们玩耍和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里面的场景 。
孩子的模仿是没有区别性的 。比如:我们为了逗孩子开心,会和孩子打闹,我们是成人,能够控制力道和方式 。
【为什么孩子闹着玩时总是没轻没重】孩子以为这是友好的方式,把打闹当成一种乐趣,同其他人去玩这个游戏时他们的控制力弱,控制不好力气,从玩笑变成了打人 。
原因三:家庭溺爱
每家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几乎是有求必应,有点小脾气会哭闹打人,家长立刻同意 。大人觉得孩子小,很正常,没有及时纠正,导致这种习惯愈演愈烈 。
当孩子玩闹过头打人,不仅不觉得错,反而觉得骄傲孩子力气大,纵容孩子的问题行为,强化了孩子的糟糕处境 。
如何让孩子把握好玩闹的度?
几个小方法让孩子行为有度:
1.严肃告诉孩子禁止打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孩子有一个好习惯,从父母做起,不打孩子 。在孩子打人的第一时间,严肃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不可以!
《妈超》中,包文婧吃饭时不小心把饭落到饺子心爱的手环上,饺子看到自己心爱的手环被弄脏了,立马说道:“谁碰我这个,我就打她 。”
包文婧问饺子:“我什么时候打过你,从来没有,可以说妈妈,不可以打人 。”饺子立刻改口:“谁碰我这个,我就说她 。”
2.问明原因,不随意指责孩子
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很关键,鼓励孩子说出打人或不高兴的原因 。如果孩子说只是在游戏,不要批评孩子,告诉孩子正确的游戏方式 。
孩子喜欢用打人来表达喜欢时,告诉他喜欢是用拥抱、抚摸的方式,不要用打的方式,那样她会疼的 。多次之后,孩子会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 。
3.借此让孩子学会道歉
很多时候我们忘了孩子小不是做错事的理由和借口,面对孩子打人,除了弄清楚谁的错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孩子学会道歉 。
孩子打人后可以跟他说:宝宝,你用力太大把妈妈打疼了,我很难过,要跟我说对不起,你高兴可以轻轻的拍拍我 。
做错事的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 。
跟孩子讲话要学会讲具体的事情,在哪件事情里做错了,做错事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
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
- 狗夹尾巴为什么不好 狗夹尾巴为什么就废了
- 孩子这种情况居然是营养不良的暗示
- 农村淘宝为什么做不起来?为什么会失败?
- 孩子学音乐入门乐器用什么好
- 火龙果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
- 怎么在孩子没学会走路之前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
- 一岁多孩子越打人越高兴怎么办
- 孩子既要玩具又要妈妈是什么原因
- 荔枝为什么用冰冰着
- 冬天宝宝衣服怎么穿比较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