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一种中药材,它是菊科的一种植物,蒲公英别名有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是多年生的一种草本植物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药用功效,因此中药中经常会用到 。在医生的处方中:如果出现了蒲公英、公英、鲜公英、黄花地丁都是指蒲公英 。
蒲公英的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 , 。花期4-9月,果期5-10月 。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含白色浮汁,根深长 , 单一或分枝 。叶根基丛生 , 排列丛生,排列呈莲座状 , 向四周散开,叶片倒披针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倒向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 。花葶3~5个自叶基部生出,中空 , 紫红色,头状花序顶生 , 花冠黄色 , 瘦果冠毛白色 。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野生 。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根头部直径3~7毫米 。表面紫棕色或棕色,有不规则纵皱 。质脆易折断 。叶基生,多数卷曲 , 皱缩或已破碎,表面灰绿色,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偶有长椭圆的瘦果 。气微弱,味为微苦 。
以叶色灰绿,茎短,有花序者为佳 。
主要成分:
根含结晶性味质蒲公英苦素、蒲公英甾醇、天门冬素等 。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 。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 , 热量约有108.8千焦 。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 。性味甘 , 微苦,寒 。归肝、胃经 。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 , 目赤,咽痛 , 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治急性乳腺炎 , 淋巴腺炎 , 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 , 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
性味:苦甘 , 寒 。
《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
李杲:微苦,寒 。
《本草述》:甘,平微寒 。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
归经:入肝、胃经 。
李杲:足少阴经 。
《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 , 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 , 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
《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
《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 , 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
《纲目》:乌须发 , 壮筋骨 。
《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 , 治噎膈 。
《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
《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
《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 , 酒送服,疗胃脘痛 。
- 葫芦壳的药用价值 葫芦壳有毒吗
- 藏红花茶的功效与禁忌
- 柏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谷壳的功效和作用 谷壳的药用价值
- 老式月饼的做法和配方家常
- 黑桃壳的功效与作用 黑桃壳的使用禁忌
- 中药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 必麻籽的功效与作用 必麻籽的药用价值
- 瓜蒌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比麻籽的功效与作用 比麻籽的药用价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