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 , 既崇高又全面 , 还可以通达世理 。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 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 , 下不能隆礼 , 安特将学杂识志 , 顺(通“训”)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 , 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 , 本仁义 , 则礼正其经纬蹊(xī)径也 。若挈(qiè)裘(qiú)领 , 诎(qū)五指而顿之 , 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 , 以诗书为之 , 譬(pì)之犹以指测河也 , 以戈舂(chōng)黍(shǔ)也 , 以锥(zhuī)飡(即“餐”)壶也 , 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 , 虽未明 , 法士也;不隆礼 , 虽察辩 , 散儒也 。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 , 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 。若上不崇师 , 下不尚礼 , 仅读些杂书 , 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 , 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 。要穷究圣人的智慧 , 寻求仁义的根本 , 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 。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 , 向下一顿 , 毛就完全顺了 。如果不究礼法 , 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 , 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 , 用戈舂黍米 , 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 , 是办不到的 。所以 , 尊崇礼仪 , 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 , 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 , 即使明察善辩 , 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
问楛(kǔ)者 , 勿告也;告楛者 , 勿问也;说楛者 , 勿听也 。有争气者 , 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 , 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 , 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 , 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 , 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 , 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 , 谓瞽(gǔ)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 , 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通“侥”)匪舒 , 天子所予(通“与”) 。”此之谓也 。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 , 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 , 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 , 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 , 别与他争辩 。所以 , 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 , 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 , 就回避他;因此 , 对于恭敬有礼的人 , 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 , 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 , 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 。所以 , 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 , 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 。因此 , 君子不可浮躁 , 也不可怠慢 , 更不可盲目 , 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 。《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百发失一 , 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 , 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 , 仁义不一 ,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 , 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 , 一入焉 , 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 , 不善者多 , 桀(jié)纣(zhòu)盗跖(zhí)也;全之尽之 , 然后学者也 。
- 在头条出现了很多讲解关于两性健康话题的作者 两性健康咨询
- 阴性女子去剪发|阴性女子去剪发被理发师劝走是怎么回事 早阳好还是晚阳好
- 孩子不想去上学如何引导 怎么开导一个不想上学的学生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父亲总是喝酒耍酒疯怎样劝阻 喝酒发酒疯的人怎么治
- 真正科学的退烧方法是什么 大人发烧该捂还是该晾
- 为什么孩子空有梦想、却不愿努力?这可不是“没有上学的料”
- 关于科学的小知识
- 男孩子的缺点是和父亲学的吗
- 疫情高速劝返可以通过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