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风水宝地 董公风水宝地


兴善寺:梵音绕梁一千年 作者:舟山著名女作家 定海区作协副主席 陈瑶
本人使用已经作者本人授权

顶级风水宝地 董公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海风拂面波作镜,青山绕寺翠为屏 。”这样的诗句,读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 。诗中所描绘的古寺,恰如位于双桥庆裕村福善山上的兴善禅寺 。历来寺院选址,都讲究风水福地,兴善寺也不例外,靠山面海,云雾婆娑,隐藏于深山密林间,古寺黄墙掩映于青山翠竹中,远望之,云深不知处,只见黄影点点 。



翻开志书,这样记录着兴善寺的历史:兴善院,县西三十里,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建,初名小善院 。因寺所处的福善山,如凤舞之形,又称凤山,寺以山名,曰凤山寺 。治平元年(1065年)赐额为福善寺 。而现名的由来,得缘于当时参知政事(副相)应繇的题额 。南宋淳佑十年(1250),应繇辞去官职,告老还乡,骨子里仍想当教书先生的他,心心念念想为家乡学子做一点事,出一分力 。他在暮年之际作人生的最后一次求索,为家乡培育一批青年才俊,为情系的乡土延续一缕文脉 。于是,在他的奔走努力下,创建了翁洲书院,其“以教兴善”的理念,也浸透在他所钟情的福善寺中,他题笔为寺院写下“教忠兴善”匾额 。之后,寺院为纪念应参政之德,遂更名为兴善寺 。清朱绪曾有诗云:“曾闻凤舞到钱塘,兹地山形足颉颃 。兴善教忠非浪语,有人蹈海殉君王 。”此诗更是道出了应繇这位南宋高官,看透功名,归隐田园,读书育人之决心 。
顶级风水宝地 董公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也许,兴善寺确是避离尘嚣,修身养性的归隐之地 。早于应繇之前,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官场失意,发配至海岛任晓峰盐监 。但他为官清廉,体察民间疾苦,把充满人文关怀的《煮海歌》留给了现世的我们 。据传,海岛的百姓,曾在兴善寺建柳公祠以感念他的恩德 。原来,柳永在定海任盐官期间,便与兴善寺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因缘 。曾经,兴善寺大雄宝殿旁边留有柳永书堂,得闲时他经常来此居住,从此,清静下来,品茶作词,诵读经书,参禅悟道 。不难想象,那时日的兴善寺与大殿旁的书堂,琅琅的诵读声与清亮的晨钟共鸣于深山空谷间,柳永的词赋歌吟和僧侣的梵音偈语糅合在幽篁清泉中 。


顶级风水宝地 董公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古寺悠悠,禅音飘渺 。千百年来,兴善寺几经毁损、重建、修缮……历经风雨洗礼,如今仍巍然屹立,香火缭绕间,殿堂楼阁熠熠生辉 。
不知是地缘因素,人文情怀,还是寺名之可心,素来喜欢古朴简约之美的我,竟然对眼前这座修葺一新的寺院,颇有几分倾心 。
如今的寺院,要么占尽绝佳的地理位置,修建得金碧辉煌,现代气息浓烈; 要么就身藏茂林深处,斑驳的院墙,爬满了青藤绿苔,显得古朴宁静,历史底蕴深厚 。而兴善寺,处于两者之间,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江南寺院的规格布局,大抵相仿,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其他偏殿、钟楼、鼓楼、法堂等位列两旁 。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舟山群岛,是观音的道场,自然供奉观音的寺院居多,一般寺院都会设有观音殿,兴善寺亦是如此 。
顶级风水宝地 董公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香火袅袅的铜制香炉鼎立于宽敞的寺院之中,呈亮金身的佛像面对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总是面像圆润,慈眉善目,让怀有虔诚之心的信众播下一颗皈依的种子 。午斋时分,深沉浑厚的寺钟之声响起,由近及远,在峰峦竹林间轻轻回荡,悠远绵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