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特点

1、月饼的特点1、广式月饼更是以考究的用料,精细的工艺,严谨的制作,使其皮薄柔软 , 色泽金黄,图案花纹玲珑浮凸,造型美观,馅大油润,馅料多样,质量稳定,风味纯正,甘香可口,回味无穷而成为月饼宗族的龙头老大 。令社会不同阶层 , 不同收入水平 , 不同生活趣味的消费者垂涎 , 形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举国上下皆食广式月饼的潮流 。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侨、留学生等,近至日本、东南亚、远至澳洲、美国,都以广式月饼中为中秋赏月必备之佳品 。广式月饼是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 , 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广州莲香楼及广州酒家的白莲蓉月饼 。
2、京式月饼: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
3、苏式月饼: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的特点是饼皮疏松,馅料有五仁、豆沙等 , 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 , 主要产品有杭州利民生产的苏式月饼等 。
4、滇式月饼: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目前也逐渐受到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喜欢 , 其主要特点是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香味 , 主要产品是昆明吉庆祥生产的月饼 。
5、衢式月饼:可谓自成一体,是浙江省衢州市的地方特色 。其特点是以芝麻为重要原料 , 所以衢式月饼也被称为“衢州麻饼” 。其主要代表有“杜泽桂花月饼”和中华百年老字号“邵永丰麻饼”。
6、徽式月饼: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白糖而成 。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饼” 。其它帮式的月饼相对量较少,“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近年来,新款式月饼层出不穷 。如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等 。
2、中秋吃月饼的原因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秋有着团圆的寓意,在中秋会有不一样饮食,但在中秋不管是在哪个地方都会吃的就是月饼,而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呢?中秋吃月饼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吃月饼的原因
最初的月饼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最传统的月饼是圆形的,寓意着团圆、美好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演变成现在每年一度的习俗 。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 , 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月饼在我国早就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 。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 ,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明代 , 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