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服饰特点,从上到下皆不同

1、土家族服饰特点,从上到下皆不同每一个民族的穿着打扮都会不同,所以每个民族的打扮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本期民族文化 , 小编就想带你来看看土家族文化中,他们日常的服饰特点是什么,听说从上到下都会不同?一起来看看 。
【土家族服饰特点,从上到下皆不同】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 , 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 , 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
秦汉之后 , 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 , 《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服饰的审美倾向 。
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兴起的织锦业此时已进入全盛时期,同时,用五彩华美的织锦制作服饰亦自然成为了土家人的最爱,南宋《溪蛮丛笑》对此有描述:“绩五色线为方 , 文采斑斓可见 。俗用为被或衣裙 , 或作巾,故又称峒布 。”《大明一统志》、同治年间《龙山县志》亦多有记载 。土家人崇尚繁丽多姿的服饰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前,土家服饰沿袭旧习:“男女垂发,短衣跣足”“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 。”(清乾隆《永顺府志》) 。到了乾隆二十年间,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图形式在《皇清职贡图》里清晰呈现:此时永顺、保靖等地区的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 。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 , 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 。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 , 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 , 绣工精彩 , 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
土家族妇女穿的是无领满襟衣 。衣向左开襟 。从上领到下摆到衣裙脚绣有一寸五宽的花边,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条花边,大花边一寸五宽 , 小花边有手指宽 。袖大一尺二寸许,花边宽窄与衣袖相同,裤大约一尺五寸 。另外,胸前外套围裙,俗称“妈裙” , 围裙上为半圆形,下为三角形,从上半圆形及下脚也有一圈花边 , 宽约一寸 。围裙胸前绣有花约五寸见方 , 围带即花带均为五彩丝线织成,一般二尺长,两头分别留有三寸未织的花缓 。显示出土家妇女的心灵手巧 。
2、土家族在哪个省土家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 , 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湘西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 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 。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 。拥有矮寨奇观景区、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坐龙峡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 。
3、土家族跳丧舞是什么舞,什么场合下的舞在各种场合,总是会有伴舞的出现,不管是好是坏,总会有舞蹈这一种形式来当作纪念 , 在各国各地各民族都不例外,只是舞蹈的不同能看出民族的不同 , 接下来一起看看土家族文化,看看土家族跳丧舞是什么舞 。
跳丧舞,又称撒尔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 , 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 , 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这种舞蹈源远流长 , 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歌丧” 。隋唐时期 , 土家族先民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之俗 。至今,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 。其舞蹈是二男或四男在棺材前对舞,高潮时,少则百人,多达几百人上千人观看和参与跳丧 。演唱形式是一人(掌鼓者)执鼓领唱,其他人合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