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怎么治疗 急性黄疸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三 )




2.戊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2~10周 , 平均40天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类似 , 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重型肝炎(肝衰竭)和急性无黄疸型[2] 。


根据患者体貌特征 , 其符合急性黄疸型表现(血清TBIL危急值、尿胆红素升高) , 与甲型肝炎相比 , 戊型肝炎易出现胆汁淤积 , 故患者的TBA升高幅度非常大 , 达到319.9μmol/L 。


3.急性戊型肝炎血清中可检测出抗HEV IgM和HEV IgG , 抗HEV IgM出现早 , 可鉴别急性感染和既往感染 , 可在90%以上的起病后1周~2个月的血清标本中检出 。抗HEV IgG敏感性的报道差异较大 , 在17%~100%之间 , 特异性为0%~89%(中位数为32%) 。建议实验室在检查戊肝时检测抗HEV IgM 。


4.在之后的追踪中发现 , 肝酶指标中TBIL下降速度要比ALT更慢一些 , 这是由于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常在2~6个月后消退 , 所需时间确实更长一些 。


不足之处


本案例中 , 没有给患者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定量 , 无法得知其病毒复制量到底活跃到什么程度 , 稍显遗憾 。


该患者的确诊有肝区叩击痛、皮肤巩膜黄染、纳差、厌油腻、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 , 结合实验室肝酶指标严重升高、尿常规颜色深黄 , CT结果肝脏多发囊肿 , 排除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常见的嗜肝、非嗜肝病毒感染 , 唯独戊型肝炎IgM阳性(表示近期感染) , 综合考虑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 。


治疗及预后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大致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与营养)、保肝治疗(可适当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维生素E等)、抗病毒治疗(甲肝、戊肝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乙肝 , 常需要抗病毒治疗 , 有核苷类似物、干扰素等) 。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为自限性疾病 , 不发展为慢性 , 预后大都良好;但孕妇和老人的戊型肝炎易发展为重症肝炎 , 病死率可达20%[1] 。


总结


谈及肝炎 , 我们常常想到的是乙型肝炎病毒 , 却会往往忽略掉其它肝炎类型的病毒所导致的一些严重症状 。同时这也告诫我们 , 进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 , 需要考虑到的病毒类型比较多 , 如嗜肝病毒或非嗜肝病毒所包含的病毒类型 。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8-390.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01-404.
【急性黄疸型肝炎怎么治疗 急性黄疸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