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 三 )


潘天寿先生以他个人的魅力,聚集了当时的一批名家高手 。那个时候的教学确实不一样,为了抢救性培养书法教育人才,集中了当时浙江省内的精良师资,老师比学生还多 。继1964年暑期新招的三名新生,两届也仅5位学生,而在册老师却有十二位之多,还不包括外聘的指导老师和兄弟省市书法篆刻顾问,例如马一浮、张宗祥、沈尹默、余任天、夏承焘、王驾吾、胡士莹、吕贞白、胡问遂、马公愚、白蕉等著名学者和书画名家,这是很大的一个团队,起了很大作用 。如余任天先生诗、书、画、印皆长,尤精篆刻,潘老先生对他的篆刻很赏识 。我父亲也对学生讲:“学篆刻可去请教余任天先生 。”故他虽不在编制里,但学生治印常会去请他指导 。他们这些老先生之间,相互都很尊重、齐心,对学生也很关心、爱护 。
潘天寿院长虽然日常行政事务繁忙,但他仍坚持参与教学,除了国画课,他也给书法篆刻专业学生上课,课程安排分工中,他是负责讲草书 。
至于我父亲是如何从杭州大学调到浙江美院的问题,可能大家已从邢秀华与鲍士杰先生合著的《陆维钊》传记中,知晓了大概情况 。但还有一细节鲜有人知 。我则是从浙江省委统战部原部长余纪一先生处得知的详情:当时潘天寿院长发现陆维钊正是他国画系所需的“四全”师资人才,并得知陆维钊是杭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后,求贤若渴的院长亲自去找分管高校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陈伟达同志,说明为传承国画艺术急需向杭州大学求援师资人才,希望省委能帮助做好相关部门思想工作 。陈伟达书记对文化教育很关心,当即把这工作交给省委统战部部长余纪一同志 。正好我父亲是民主党派人士,也是统战的对象,于是他就按照组织原则,先后找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进行了沟通,并落实做通杭州大学党委和中文系领导支援兄弟院校师资的思想工作,也即开通了一路绿灯,因此,没过多久浙江美术学院就办妥了我父亲的人事调动手续 。
【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其实,当时(1959年)浙江中医学院刚成立,也急需教授医古文的教师 。我父亲能通中医又擅古文,因此中医学院也向杭州大学请求支援,同时也在着手想把我父亲调过去 。但因美院潘院长是亲自出马,做通省领导的工作,抢先了一步 。按我父亲当时自己的意愿,他是喜好中医,而且他已同中医学院的老教授朱古亭先生约好携手为《本草纲目》作注释,以利中医师参阅 。如果父亲去了中医学院,那他的历史就是另外一种写法了 。
我父亲有时也给别人把脉,诊治过一些病人 。我们小时候生病,基本上都是父亲自己开方给治的 。我高中时在体育课上曾不慎跌坏了门牙,也是父亲自己配药给我疗伤的 。
当时父亲开的药方,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拿出来展示过 。我一位初中同学也曾给我看过他母亲当时请我父亲诊疗时开的医方 。(今年我父亲诞辰120周年,有几个大型展览,会拿出不少文献资料展示 。计划是:平湖陆维钊书画院展馆会有多方面的作品展示;中国美院美术馆以文献资料展示为主;还有西湖美术馆,这是金鉴才老师他们在做的展览,是他们学生收藏的一些作品 。其中,肯定也会有方药单展示的 。)

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书影


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

文章插图
陆维钊所拟医方


讲到我父亲曾研习中医时,我还有一点补充 。我父亲自学中医,是源于家境贫寒和乡村缺医少药,他曾目睹多位亲人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离世,故立志自学医学 。他还不光是研究中医学,20世纪40年代他还曾研习一些西医书籍 。我曾从他的书柜里看到有早期出版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书籍,而且他每年都订许多杂志,包括《考古》《浙江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大众医学》等 。可见他当时不光研习中医,还在研究西医,而且他还结交了许多欧、日留学归来的医家 。联想当时(40年代)他曾著有《中国书法》(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再版更名为《书法述要》),其中描述书法创作的行为过程,就运用到了解剖、生理和心理学知识,很完整地反映了人们书法创作活动过程中人的神经、骨骼关节、肌肉的相互协调配合情况 。并指出心理于美学欣赏及创作的意义 。这正是他从西医学中开拓的新认识,一般艺术家不会去思考,这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理论创新 。这让我也感到甚是惭愧,我虽学西医,却还不一定能如此融会贯通地解释清书法艺术创作活动的全过程 。所以父亲的美学观念很多时候是基于其他学科的启发而产生的,现今国内外都很重视跨学科交叉知识人才,正是此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