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


口述人:陆昭怀(陆维钊次子)录音整理:刘畅;文字整理:黄修珠


对于中国近代书法教育史,特别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很多人可能还不很清楚,尤其是当初筹办高等书法教育的历史,现在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包括当时有的学生 。如潘天寿先生访日归来后即到韶华巷找我父亲商议守护中华书法国粹,立誓完成周总理提出的要求,一定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书法教育人才等情况,连沙孟海先生都不一定知道 。
前段时间中国美院一位教授也曾跟我谈到一个情况,在最近一次全国会议讨论高等书法教育问题时,几乎所有参加的人都只是谈到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的教学成果 。确实,不可否认欧阳中石先生的成就,但是中国美院的高等书法教育也有不一样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各有侧重,一个是在艺术和创作技术方面研究多些,一个是在文字学和史学方面研究强些 。但从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来讲,毕竟是中国美院首先创办了书法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而且至今仍为全国各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学所参照 。我们有许多问题是在前辈的基础上才取得成果的,因此我们不能忘了一定要从当初的历史背景去思考,从而能更完整地把书法高等教育整合起来 。只有大家心齐了,我们才能守住我们的根,守护好中华书法瑰宝 。
自20世纪初,因硬笔引进继而取代毛笔,书法教育渐遭废弃 。至中叶,我们面临翰墨艺术将失传,日本欲趁机撷取我中华书法瑰宝的危险境地 。周恩来总理敏锐地警觉到,此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为此提出一定要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要跟日本竞争 。潘天寿先生和我父亲也因此立下誓约:一定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书法教育接班人 。责无旁贷!
我们现在还是要有这种责任感 。如果说我们搞派别,南方派、北方派,今后我们可能会毁在这上面 。所以我们必须提醒警示自己:一定要牢记当初的历史,不忘初心,树立老一辈这样的责任感,继续守护好我们的国粹!这也正是现在所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对我们高等书法教育工作提出的最现实、最贴切的指导要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久守卫好中华书法国粹 。
其实,当时周总理警觉地发现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后,即要求文化部派专家赴日考察,并指示:一定要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要跟日本竞争 。而潘天寿院长受指派访日时目睹了这一切,则一回国就找我父亲来商议,并立下誓约 。这正是响应周总理号召,正式发起了一场悄无声息的(保卫中华书法国粹)的文化保卫战 。
那时(1961年),因潘天寿先生在文化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材编写会议”上首先提出:建议在艺术院校开办书法篆刻专业 。对此,文化部很重视,批准在浙江美术学院首先试办 。1962年浙江美院在中国画系筹组书法刻印科,并于1963年暑期接收首届两名学生,正式开课 。也就在这年年底,潘天寿院长受文化部指派,以中国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参加赴日本文化交流和考察的 。
当时在考察中,潘天寿院长目睹了中、日两国书法教育及普及现状的迥然反差,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回国后即焦急地赶到我家,来跟我父亲商议怎样更快办好书法篆刻专业教学,完成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要求:尽快培养出一批书法专业人才,与日本竞争 。期间,我父亲则回忆了1958年、1962年两次接待日本书法代表团团长西川宁的情况 。我父亲为什么要讲这个?是因为当初西川宁先生讲到他已来中国很多次,只为考释中国西域出土文物中的几个阙字 。他是一个学者,对中国书法史发展过程钻研已久 。他手上有很多我国西域楼兰等地出土的竹简帛书残片资料,但上面有些文字或缺失或模糊不清 。为了释疑,他坚持不懈地到中国寻访学者,可见他的钻研精神之深 。但正是这件事,说明了书法的根是在中国,所以他才会一次次到中国来探究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当时西川宁到杭州西泠印社,正好我父亲接待了他,很顺利地解答了他提出的三个疑问,他感到很惊喜,说他已到访过中国好多个文化古城,包括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广州等,都没能满意解惑 。为此,他当即提出邀请,希望我父亲能去日本作访问讲学 。但是,当时中日还没有建交,故父亲就没有答复他 。西川宁回日本后又专门发来了正式邀请函 。那时我哥在上海读书,身边男孩就我在,正读高中,父亲就拿邀请函来跟我商讨,想听听我的意见,怎么处理好 。而我,也没有想到父亲会问我,我还是个高中生 。于是,我就这么思考分析:第一,对方的背景我们不清楚(当时不像现在可通过网络查询);第二,(那时)中日还没有建交,没有办法出境,要去也必须经过第三国才能到日本,这样就很困难 。我考虑后就讲:“还是冷处理吧!也就是不作回信 。”结果,父亲也同意这意见,他采纳了 。还幸亏没有回信,此后也就隔了三四年,“文革”开始了,如果当时回了信,我父亲肯定就会在运动中遭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