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七年级作文600字 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传记( 四 )


潘天寿先生能够发现我父亲,并立即亲自出面办调动,真可谓伯乐识人 。我父亲对于潘天寿先生的知遇之恩,也是终生不忘 。“文革”中潘院长遭迫害致死,父亲为潘院长题写了墓碑(竖式) 。后来家属重修墓时欲改成横的碑,但这时我父亲已病情危重,潘老夫人和潘公子到医院看到此情况欲言又止,不好意思开口 。父亲则看出他们有事而来,追问下得知实情,即说:“潘天寿先生的事情我一定要完成 。”待潘夫人一走,他就让我们兄妹去拿笔墨纸,要马上在病房里写 。我们怎么劝说都不听,怕他生气加重病情,只好依他 。但天气寒冷,病房暖气不足,只能在空病床上加一块硬板,再铺上纸写 。当扶他起来时可能稍快了,引起头晕呕吐,没有写成,故劝他再缓几天写 。第二天上午,他又坚持要写,让我们准备 。这次有了经验,起床动作放慢些,起床后再让他坐一会平息喘气 。第一次书写他感觉不太满意,又重写,则再次运足全身气力,一口气书就,但不及搁笔就又呕吐了,忙扶他躺下 。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诺言,这是他对潘院长知遇之恩的报答,做人就应该这样 。所以,父亲对我们的教育,也始终是这样要求的 。此后没过多久,父亲终因医治无效而离世 。这次用“蜾扁”体横书的潘天寿先生墓碑,也就成为父亲的绝笔 。
我是一名医生 。我学医,完全源于父亲的坚持 。他始终要我们当医生,治病救人 。最初要我哥哥学医,但1960年我哥高中毕业时,正值苏联撤走全部专家,我们国家要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和工业,这就要培养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人才那首先就要培养出一批能教高科技的老师 。因此国家动员毕业生报考师范,我哥自然是服从学校老师的意见,报了师范 。当父亲知道报了师范,很是生气,但知道原委后也就认同了 。只是规定我和妹妹一定要学医,并给我们购了整套中医药教材,他自己给我们讲一些中医药基本知识 。1964年我高中即将毕业,那时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填报时他则亲自参与:第一志愿仅有中国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是放在一起同等录取的 。但他说:“到北京去上学,要去看你很不方便,还是分开填,把上海第一医学院放在第一格,中国医科大学放第二,能留在上海读书去看你就方便了 。”第二志愿也同样,只填了浙江医学院和温州医学院两所 。除医学院校外全空格,真有“背水一战”之意 。后来,终于如愿被上医录取 。父亲很高兴,我开学没多久,他就赶到上海来看我,也是为勉励我好好学习 。
父亲让我学的是西医,但在中学时期,他就教我们中医,包括中药 。他把所有的药买来,分别包好让我们认,并要求对照书本记住每种药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每种药的加工制作方法等 。他跟我讲,中医也有很多长处,不要把中医的好经验忘了,在你看疑难病时,可能会发挥一些作用 。在家里他业余教我们的中医药常识确实在我后来从医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我在诊病时,往往除了西医的望、触、叩、听外,还常会观察舌质和舌苔 。尤其在我做保健工作时,更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常可在疾病早期发现问题,通过中医调理,及时预防疾病 。有一次,发现一位88岁老干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但体检(除肠镜未做外)均未发现任何异常,而仅见舌苔如青苔般发绿,又厚又腻 。我在中医舌谱图上亦未曾见过 。我不敢放松警惕,考虑到是高龄老人,设法用CT模拟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肓肠部一较大肿瘤并立即做了手术切除 。就在术后第二天,发现舌苔已完全恢复了正常 。另有一位95岁的老红军,因肛瘘术后长期不愈,创口烂到里面很深,都能看到骶骨了 。已连续用抗菌素两个多月,以致肝肾功能受到损害,但总是不愈,每天清创换药,病人很痛苦 。眼见病人日渐衰弱,真是于心不忍,我建议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按西医清创,然后涂上蜂蜜 。起初医院不敢,但眼看病人濒临衰竭,不能再延搁了,我说由我来承担一切责任,于是照做 。结果仅仅一个月,看着新鲜肉芽慢慢地长出来了,创口愈合,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这也是得益于父亲对我的教诲 。勿忘中医的好经验,为救死扶伤,不可有门户之见,将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