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快一一


作者:郭丽岩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 , 我国稳物价成效令人瞩目 , 能够取得如此成效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密不可分 。物价稳则民生稳 , 是坚持底线思维 , 从容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 , 稳住国内基本盘的重要支撑 。为此 , 我们要用足用好有利条件 , 持续管好通胀预期 , 着力稳定物价运行 , 努力巩固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
管理好通胀预期有助于稳定经济运行 。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货膨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 , 并非真正的通货膨胀 , 但它却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 。一旦投资者和消费者形成较强通胀预期 , 预先做好准备以避免通胀给自身造成损害 , 相关防范措施就可能推升资产价格 , 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 , 从而影响经济稳定运行 。
管理好通胀预期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 , 既有内生因素 , 也有外部因素 。通胀持续高企反映出某些国家经济运行的短期问题与中长期矛盾相互交织 , 这种错综复杂性往往会强化民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例如 , 世纪疫情叠加极端天气冲击 , 全球粮食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碰到一系列棘手难题 , 有的国家和地区遭遇数十年罕见的食品供应短缺甚至是粮荒 , 导致这些国家出现高通胀 , 不断抬升通胀预期 , 通胀预期恶化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国家通胀高企的程度和持续性 。
【变化快一一】吸取其他经济体忽视通胀预期管理从而加剧高通胀的教训 , 我国对于管理通胀预期不能有丝毫松懈与麻痹 。今年以来 , 美欧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创出40年来的历史高点 , 8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8.3% , 欧元区达到9.1% 。美欧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 , 即剔除食品和能源之外的CPI都超过了6% , 这说明他们面临的是衣、食、住、行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全面通胀 。当前美欧经济体的高通胀 , 既与世纪疫情和地缘政治导致的国际供应链紊乱有关 , 也与此前美欧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不断放宽通胀容忍度有密切关联 。
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管好通胀预期的做法和经验 。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 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国际通胀持续高位运行 , 我国能够稳住国内的物价总水平 , 是十分难得的宏观经济治理绩效 。2022年1—8月份 , 我国CPI上涨1.9% , 与2021年持平 , 尽管受翘尾因素和不利天气因素影响 , 三季度以来CPI月度同比增速略有抬升 , 但仍然控制在3%左右的合理区间温和波动 。而且 , 若剔除食品和能源 , 我国核心CPI一直处于1%左右的相对低位 , 与当前美欧经济体面临的全面通胀压力截然不同 。
我国能够稳住物价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 就是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 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一是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 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 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 , 能够有效避免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 。二是我国全力以赴稳住粮食基本盘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 ,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 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压实各地“米袋子”和“菜篮子”主体负责制 , 持续强化粮油、蔬果、肉蛋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 。三是针对不同初级产品市场结构和价格机制的差异 , 强化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 , 压实各部门、地方和企业保供稳价责任 , 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尤其是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 , 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 健全煤炭产供储销体系 , 完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 , 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四是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 , 切实稳定低收入群体的通胀预期 。我国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于2011年建立 , 经历2014年、2016年和2021年三次修改 , 机制越来越完善 , 能够保障与物价上涨联动的价格临时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2022年8月国务院宣布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 , 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