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人生结婚 播客人生完整版( 二 )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附近的意义才被重新发掘出来 。附近意味着具体的人事物 , 以及它们所交织成的公共空间 , 构成了丰富细腻的日常生活 。但“附近”也不全然是正面的 , 比如百年前进步的年轻人正是要走出旧家庭 , 再比如曾经的单位制 , 既能带来共同体的保障 , 同时也不乏对人的束缚 。所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 既不必妖魔化网络社交 , 也不必把“附近”视为一个桃花源去怀旧 。未来我们都将面对线上与线下的双重生活 , 如何建立二者的边界 , 需要在行动中反思和调整 。
嘉宾:刘汶蓉(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
@無猬:为啥过去的“熟人社会”在今天反而容易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反感?
刘汶蓉:“关系”和“熟人”在任何社会都很重要的 , 但关系并不只是走后门和腐败 。比如 , 在西方社会学关于找工作的研究中 , 关系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 , 重要的功能有二:一是信息沟通和告知 , 网络越大获得的信息源越广;二是信任背书 。其实越是陌生人社会 , 系统越庞大 , 熟人介绍的作用可能更大 ,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以减少层层筛选、把关的成本 , 以及不确定性的风险等 。
信任和稳定是现代陌生社会、风险社会的稀缺资源 。因此 , 朋友关系、亲密关系是长期经营的结果 , 一般靠谱的人的才能拥有这样的关系 , 靠谱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走后门、拉关系是一个负面的副效应 , 但应该看到不是主效应 。从大概率上讲 , 没有能力的人、不靠谱的人很难靠关系上位 。
嘉宾:周燕玲(青年劳动研究学者)
@澎湃网友f2mQ3i:有人说尼特族是不思进取抗压能力差 , 也有人说社会压力大导致普通人即使努力也没有意义 , 您怎么认为呢?更倾向于哪个方面?
周燕玲:无意义是很多尼特族提到的感受 , 很多是因为目标太远太难无法实现 , 觉得实现无望从而感到无意义 。其实这是一个结构和个体互动构建的现象 , 但根本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 , 工作的意义、价值、环境都可能有很大的改变 , 比如工作带来的经济收益远不能带来他们可期盼的未来(比如安家) , 工作中的社会关系比如劳资纠纷、职场竞争带来的压力、焦虑大于他们能从工作中感受的归属感、成就感 。此外实际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越来越高 , 现金购买力下降 , 以及贫富悬殊、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窄的焦虑感等共同促就了这个问题 。而另一方面年轻人可选择的生活状态也变化了 , 他们可以从家庭、资本收益中满足经济需求 , 从兴趣爱好、消费等其他社会活动中获得社会性 。
因此尼特族现象并不是心理现象 , 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比如某些人“不思进取抗压能力差”的背后 , 是不是还是教育、家庭等各种环境因素塑就的呢?我认为人们的满足程度与社会进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 人的感受是复杂的 , 往往是结合了预期、感受、对比 。我们要解决和改善的不是尼特族现象 , 而是它背后反映的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 , 比如向上流动空间和公正性、社会教育制度、家庭制度等等 。通过研究 , 我们希望”看见“问题、建构问题、最终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中的个体 , 如果希望得到帮助的话 , 也将更容易获得 。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创造能够积极应对的条件 , 让他们能够调整自身状态 , 进而参与公共讨论、推动改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