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人生结婚 播客人生完整版( 五 )


但当我们讨论情绪时 , 也需要考证其物理实现方式 。从物理实现角度来看 , 人类之所以感到开心是因为多巴胺的分泌 , 感到不开心是因为其他化学物质的分泌 。人类的生理机制无法被人工智能模拟 。人工智能尽管有可能通过完全不同的物理机制实现认知资源的重新部署 , 但人类无法了解他们的具体感受是什么 , 甚至是否有感受 。但人类也不能因为无法得知AI情绪的主观感受 , 就否认他们情绪的存在 。
【关键词五:环境】
嘉宾:蔡闻佳(清华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
@长江路卖报纸的:为啥明明全球气候变暖 , 反而极寒天气变多了呢?
蔡闻佳:全球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增加 。大家普遍认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不那么冷了 , 这才是全球变暖 。其实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一年中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增加这些特征可能同时发生 。极端冷事件的发生属于“极端天气事件” , 所以它和全球变化的判断并不矛盾 , 和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也不矛盾 。
气温变化是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导致的 。古时候是自然作用为主 , 现代(工业化革命以来)是人类作用为主 。现代假设没有人类活动也会有高温热浪和寒潮 , 只是气候变化导致高温和寒潮增多、变强 。引起全球变暖的机理是辐射强迫的增加 。我们看到几百年来自然源造成的辐射强迫变化几乎是没有大变化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 , 1750-2019年太阳的辐射强迫变化是-0.02W/m2 , 负值代表使地球降温) , 而人为源造成的辐射强迫变化总体上大幅增加(主要来自于人为源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 高达2.72W/m2) 。所以说近年来气温升高是与人类活动高度相关的 。
嘉宾:张瑞峰(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副研究员)
@神田川:您去南北极的时候 , 是否真的看到冰川融化、体积变小的现象呢?
张瑞峰:我短时间去过极地几次 , 不过还没有观测到冰川的明显变化 。但是如果您上网去 搜索一些图片 , 可以明确地发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 , 由于人 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的温度升高 , 北极的冰川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例如在我去过的巴伦支堡的一个冰川 , 在1911年之前还是一个直接入海的冰川 , 到2018年我去的时候已经萎缩得距离海岸线有3-4公里左右了 , 并且由于一些高的山脊露出 , 感觉上这个冰川已经几乎要消失了 。对于动物 ,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 , 我第一次到位于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的黄河站考察的时间是2012年 , 第二次是2015年 。新奥尔松这个国际科学考察的小“村落“ , 全村人都在一个食堂吃饭 , 在这个食堂进口的通知区域 , 会贴上近期“村民们”发现北极熊活动的信息警告 。我能明显感觉到2015年的警告通知多了 , 并且我在15年也亲眼看到了北极熊出没在距离新奥尔松5公里左右的海岸上 。以上我的亲身感受确实说明了 ,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 , 正在影响极地生物的栖息地 , 改变了它们的生活习惯 。
嘉宾:裘成(纽约大学食物学博士生)
@世瑾:吃素真的能减少碳排吗? 是否因为动物饲养会消耗很多资源?
裘成:动物的养殖目前主流的模式是工厂化养殖 , 也就是把动物聚集在一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 , 这虽然能大大的提升产量 , 但是造成了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 。并且很多森林被砍伐 , 都是为了养殖动物 。吃鸡、牛、羊这些不同的肉类 , 在排碳量上也会有差别 。在常规养殖模式下 , 鸡、牛、羊这三种肉类中 , 牛肉碳排最多 , 羊肉其次 , 鸡肉最少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 , 生产1kg的牛肉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9.48kg二氧化碳当量;生产1kg的羊肉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9.72kg二氧化碳当量;生产1kg的鸡肉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87kg二氧化碳当量 。所以 , 提倡可持续饮食 , 减少肉类饮食 , 尤其是碳排量很高的肉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