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袭人 穿越红楼之花香袭人( 四 )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写到妙玉误记的两句古诗,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 。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 。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 。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妙玉误将“铁门限”记成了“铁门槛” 。
案范成大诗中“铁门限”典故,与南朝书法家智永有关 。唐代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 。每瓮皆数石 。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 。”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 。宋代苏轼《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二:“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即用此意 。又,唐代王梵志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原谓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即用“铁门限”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 。范成大诗,以及元代郑光祖《塞鸿秋》曲:“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妬 。”都是用的王梵志诗中寓意 。“限”与“槛”(kǎn),读音大不相同,笔画后者为多,故不太可能是抄手之误 。“门限”与“门槛”,一雅一俗,区别甚大 。而妙玉恰恰是对雅俗之际极为看重的——宝玉说了一句绿玉斗是“俗器”,妙玉立刻反唇相讥:“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黛玉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就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第四十一回)这么一个以雅自诩、以俗讥人的人物,却偏偏把“铁门限”记成了“铁门槛”,怪不得岫烟要用“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样的话来挖苦她 。
总之,《红楼梦》里有些人物在对话中“误引”诗文,乃是作者故意设置 。这一方面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也隐藏着作者寄寓的某些讽刺意味——两方面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本更加耐人寻味 。这一类“误引”,正如俞平伯先生说的,“不应妄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