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筝的历史发展古筝的发展:在漫长的二千多年历史进程中,经过历代弹奏者和乐器制作匠的共同努力,古筝这件华夏民族的古朴乐器得以不断改进,其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样 , 也是由由简到繁 。最初的古筝体积小,只有5根弦,后来发展到十二、十三、十六、十八根弦 , 现在最多的有五十余根弦 , 目前惯用的则是二十一根弦 , 又称二十一弦筝 。古筝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非常流行,在日本、朝鲜、新加坡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可与钢琴并驾齐驱,由于古筝的表现力丰富,韵味深长、色音淳美、古朴典雅 , 弹奏起来时若玉珠落盘 , 时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 , 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
2、古筝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1、断料:将一块木材根据所需长度剖开 。
2、蒸煮:体内的一些油脂以及其他的物质还是存在的 。只有经过高温蒸煮油脂才会被透析出来,同时一些蛀虫都会被杀死 , 以后的使用中就不会再出现蛀虫现象 。
【古筝的历史发展】3、晾干:将蒸煮过的木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 。
4、抽湿烘干:就是制作前的最后一道木材处理 。经过抽湿及烘干,就可以保证木材的充分干燥 。
根据每种配件的规格及弧度,用经过内部严格检验的样板进行下料、刨光 。
5、配料筛?。耗静谋砻婢俟夂? ,分清材质的好坏,不达标准的予以报废 , 达到标准的再按照筝的等级区分出高中低档 。经过严格的选料,确保下面的工序正常进行 。
6、筝体制作:经过严格的挑选后由古筝的技师拼接 。
7、油漆:保证表面光滑度 。
3、古琴和古筝的不同点1、形成年代 。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古筝又名秦筝 。早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 。”(《战国策—齐策》) 。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
2、形制区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 。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 , 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 。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 24-26弦的筝 。
3、音域、音色、表现力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 , 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 , 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
4、曲谱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多用文字谱 , 到了唐朝后多用“减字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
5、演奏方法 。古琴的弹奏 , 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 。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 。古琴的弹奏还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讲究,因此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都操守五不弹之原则 。
4、古筝的托劈练习怎么弹1、手型保持基本指法的“握鸡蛋”手型,大拇指往身体的前面方向弹叫托,往身体方向弹叫劈;
2、练习时,托弦后大指应该往上提起,劈弦后往身体方向伸直;应保持手腕左右摇动 , 手臂摆动幅度尽量要?。?
- 四叶草的留言
- 酱肉的制作方法
- 米汤有什么营养,米汤的营养成分
- 关于宽容的社会语录
- 正月初四公历是哪天 正月初四是农历的几月几号
- 遍布广泛的客家人的由来
- 宜春有什么好玩的
- 提拉米苏和黑森林的区别
- 2023年最火的花店名 花店取名字大全免费优雅风格
- 结构胶几个小时能碰水 结构胶干了后是软的还是硬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