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孝道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有多么重要呢?在朱子提出的人所需的八个基本品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孝心 。诚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供养我们长大,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是他们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才有我们未来的种种成就 。父母的恩情我们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假如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顺,怎么还能指望他对别的人付出真心呢?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很看重孝道,即使在封建君主社会,强调一个忠孝两全,忠孝不仅仅是人们一直歌颂的美德,也是皇帝用人的时候非常看重的品性 。三国时期的李密因为不想那么快做官,于是给皇帝写了一篇《陈情表》,言明自己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原本违抗皇命令是很严重事情,可恰好当时的皇帝以孝治天下,李密便用“孝”来推脱,让皇帝也无话可说 。
如今孝顺依然是人们非常看重地一个品德,老一辈人总是说,一个人只要有孝心,那么即使他是一个坏人,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他的内心还有约束 。相反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往往也会受到无数人地谴责,在法律严苛的古代,不孝父母、不敬老人,甚至有可能获罪,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那就”瓦罐坟“ 。
一、什么是”瓦罐坟“
相信绝大多数人听到”瓦罐坟“都觉得很陌生,因为这种丧葬习俗是确实很残忍,也很不光彩,那么到底什么叫做”瓦罐坟“呢?所谓的”瓦罐坟“可以简单理解成没有封闭的坟丘,在唐代的《岁华纪丽》一书中记载,在有的地区儿女们会把家里年满60的父母送进这种”瓦罐坟“中,每天子女都会给父母送饭,但是每送一次饭都会在坟上砌一块砖 。
日积月累砖墙越来越高,直至最后把老人封在墓中,永远不能出来,说直白点就和活埋差不多,而且是让老人每天看着子女是怎么埋掉自己,可想而知有多残忍 。无独有偶,在《阅世编》一书中也提及到了瓦罐坟,说瓦罐坟的习俗一直到宋仁宗时才被废除 。《岁华纪丽》原本就是一本风俗志,记载的是作者从各地搜集起来的民间风俗,但算不得正史,所以对于瓦罐坟的真实性也一直存在争议 。
不过据说在秦朝时期存在”六十还甲子“这种做法,意思是60岁的老人身体素质已经不行了,丧失了劳动能力,于是就挖个地窖把老人送进去封住,只留一个窗户,子女只能送饭一百天,算是全了自己的孝心,之后就要彻底把地窖封死,由他自生自灭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种做呢?首先古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60岁已经算是高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秦朝又刚刚经历了战争,难免资源短缺,这种做法或许是为了节省粮食 。
这么一看瓦罐坟的习俗其实和六十还甲子非常相似,但这种做法的确和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倡导的”百善孝为先“背道而驰,因此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这种习俗只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而已,遗弃年迈的父母无论是从道德方面还是从法律方面来看,都让人难以接受,何况古代以儒学治天下,真的有这种习俗皇帝早就下旨废除了,怎么还会一直流传到宋朝呢?
二、”瓦罐坟“产生的原因
专家们对”瓦罐坟“的真实性一直保持怀疑态度,因为历史本来就比较扑朔迷离,很多书籍史料也不一定完全就是真实的历史,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那一定是考古 。无论是历史遗址还是古墓文物,都比史书更具准确性,因此要证明”瓦罐坟“的存在,当然要通过考古发掘 。
- 父亲坟墓前有新坟墓风水影响 继父的坟风水与养子
- 汉高祖刘邦祖坟风水 跟着刘邦学风水第十七集
- 刘伯温坟墓风水考察 宋仲基的故事
- 老坟能迁吗 老坟动迁如何赔偿
- 2021本命年清明节可以去上坟扫墓吗
- 家园 酒徒百度百科 酒徒家园三部曲
- 同股不同权百度百科 什么是“同股不同权”
- 飞凤地风水出什么人 有凤来仪百科
- 灵芝的吃法大全百度百科 灵芝的吃法大全
- 新坟是不是要清明前上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