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是文化景观遗产吗 杭州西湖的遗产


西湖 ,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 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 , 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 , 面积约6.39平方千米 , 东西宽约2.8千米 , 南北长约3.2千米 , 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 , 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 苏堤、白堤越过湖面 ,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 , 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 , 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2011年6月24日 , 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折叠名称由来

杭州西湖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 。《汉书·地理志》:“钱唐 , 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 , 武林水所出 , 东入海 , 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 , 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 , 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 , 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 , 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 , 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北宋以后 , 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 , 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 , 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
折叠秦汉到唐代

西湖
2000多年前 , 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 , 由于泥沙淤积 , 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 , 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 , 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 , 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 , 即为西湖 , 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 , 考旧史 , 秦始皇东游入海 , 缆舟于此石上 。”此处所言大石佛寺 , 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 , 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 , 与北运河相接 , 沟通南北五大水系 , 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唐代 , 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 , 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 , 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 , 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 。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 。由于当时未修水利 , 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 , 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
【杭州西湖是文化景观遗产吗 杭州西湖的遗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