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在高中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亚圣孟子与梁惠王谈论治国安邦之策时的言论 。语言严谨、条理层次清晰并且内涵深远 。这是一篇高中必修3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文章,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文章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和论据,体会古人圣贤的治国智慧 。通过思辨性的文字,涵义深刻,启发世人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
一、教学目标

文章插图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
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
二、教学重难点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板书:寡人之于国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
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
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 。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 。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 。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 。(板书:民不加多?)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
明确:(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 。(板书:比喻论证:战喻)
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板书:王道)
明确:
(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
(2)进行思想教化,兴办教育,敬老爱幼,文明之花盛放 。
(3)严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观条件 。现代生活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问题 。
3.本文论辩艺术的技巧有什么?(板书:论证技巧)
明确:
(1)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 。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 。对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
- 巧迪尚惠的口红怎么样 巧迪尚惠腮红怎么样
- 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是怎样的
- 追忆光阴事重温《中国合伙人》
- 公司法关于经理职权的规定是什么
- 双休日噪音施工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 《曾国藩语录》 关于曾国藩经典语录
- 叉车证年审流程规定 叉车证年审流程
- 梦幻诛仙第一人 梦幻诛仙人物介绍大全
- 王牌传说下载
- 最终信仰小说下载 信仰TXT下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