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教看风水 山上怎么看风水( 四 )


鄧氏祖墳 【金鐘覆火】
【金鐘覆火】的名稱解釋都有幾個說法,最多人認為的就是穴星後面的元朗峰看下去就好像一個金鐘一樣圓渾,而山上亦有很多少尖角形的碎石,另外明堂前方就正正對著那屬火形山的蚝殼山所以喝名為【金鐘覆火】 。而墳墓的位置就在金鐘的鈴鐺的位置故又俗稱【金鐘福地】 。因為穴位附近的火形碎石比較多,又面向火形山,據聞鄧符協葬父的當日,就用了九個盛滿水的水缸封好,圍住穴位而葬,以能收水制火,達水火既濟的效果 。
金鐘覆火】面對少祖山蚝殼山,亦面向由遠處發脈而至的太祖山大帽山,所以是屬於【回龍顧祖】的大格局,主發富發貴的 。
明朝間,錦田鄧夢麟等人將父母葬此左右一共兩個墳穴,以致二世祖鄧粵冠公之墓被佔,連碑石亦無 。及至康熙五十一年,鄧氏五大房子孫發起用修祠餘銀重修鄧粵冠公之墓,並於祀祭之日,合族擇吉重修,立石碑以安先靈,以昌厥後 。
鄧氏祖墳 【玉女拜堂】
元朗橫洲丫髻山,從風水學角度上是屬於巨門土形山,主發財發富 。從正面望向丫髻山,巨門的平頂上左右各有一隻角,就好像中國古時女孩子的兩個髻,故名丫髻山 。
【玉女拜堂】以丫髻山為靠,而玄武方的背後是天水圍 。天水圍故名思義,這裹以前是一大片澤國水塘,另又有一條河道,將山上的雨水送往后海灣 。風水上這就是【玄武水】 。前後左右之水如能集於玄武方,富貴必能長久 。
丫髻山的明堂有山貝河和錦田河互相交會,這叫做【上堂水】,我小時候,當時元朗還未發展的時候,這兩條河的河水確是非常清澈美麗的,河道還沒改之前,曲去彎去,氣聚有情的 。再觀看【玉女拜堂】,龍由丫髻山支龍落脈,張開左右兩手包圍穴星,而再看遠方,左面豬黃嶺的青龍砂,也可視為案山及右面的虎亦見第二重包圍,重重關鎖 。穴以明堂取格,天心十道不偏不倚 。
【玉女拜堂】這個穴有此名稱,原因是它的結穴位置剛好在兩條山脈的交界處,剛好好像落穴於女性的陰部,於是便叫「玉女」,加上穴位對正高聳的觀音山,像是朝拜天子,是為「拜堂」,故喝名【玉女拜堂】 。
這座古墓的設計,金堂(子孫堂)分做三層,從拜台一級一級往上走,是代表步步高陞 。墓頭有一個頂官帽,是先人曾任官職的標誌 。是要有特定的官階方可加設,當然如果人死後,如果識些人仕,是可能用錢買的,以顯身貴 。
巨門星是九星中的土形,其平頂之形甚易辨認 。而唐朝卜應天(卜則巍)所作的【雪心賦】所提及,這類山能生出駙馬 。果然鄧符協葬了曾祖父百多年後,他的玄孫鄧惟汲自明就娶了宋高宗的女兒,死後更被封為稅院邵馬,以廣東元朗的平民百姓竟成為中原皇帝的親戚,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丫髻山的結穴,是由太祖山大帽山向西行分出一支山脈,經花山、田夫仔、再到大欖涌轉彎向北行,至元朗洪水橋一帶,龍蹤就潛入地底,再爆起一堆堆、十多米高的小山丘,俗稱龍雲或者金星 。龍雲中間行到元朗橫州附近,突然聳起一座巨門,那就是丫髻山了 。髻山是個小山,三面高山環抱,北面是后海灣 。從大欖涌北走之龍脈,至元朗平原,左右各有一水相夾,一是山貝河,一是天水圍河 。兩水之間夾丫髻山 。髻山再往北面,是后海灣一帶魚塘池沼,故水到龍氣便止 。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