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最后一天:握着李世民双手痛哭流涕,顿悟父亲为啥给他起这个名字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初五,长安城一片欢快气氛。家家户户院子里竖起长长的竹木竿,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制作的五颜六色的长条旗,称为“发愿幡”,上有墨书,风吹幡动,祈求长命百岁。人们喝驱邪解毒延年益寿的“屠苏酒”,吃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的装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的“五辛盘”,当然更少不了“胶牙饧”(麦芽糖)和“汤中牢丸”(水饺。用面皮捏成半月形裹馅,大锅滚水,煮熟捞出,食时佐以醋和蒜。带汤,汤中撒芫荽韭菜等。)。互相串门拜年,晚辈见了长辈,右膝着地,道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等贺节之词;平辈见了,互相叉手,道声“万岁”。
郑国公魏征就着一盘醋芹吃完了人生中最后一碗水饺。魏征喜欢吃醋芹,他经常向李世民进谏,搞得李世民下不来台,就问左右,这个羊鼻子有啥嗜好没有?左右说,没啥嗜好,就喜欢吃醋芹。李世民第二天下班,留魏征吃个便饭,上了三杯醋芹,魏征见了,食指大动,三下五除二把三碗醋芹吃光了。李世民哈哈大笑,平时你经常跟我说没啥喜好,现在被我抓住把柄了吧。魏征说,我平生没啥嗜好,就好这一口,让皇上见笑了。李世民听了,大为感动,慨叹良久。
魏征病得很重,咳声连连。他身穿朝服,拖着玉带,侧卧在胡床上,身上盖着李世民前几天御赐的素褥布被。妻子裴氏和子孙们围在床前,个个脸有戚容。忽然间,下人来报,皇上驾到。子孙们听了,赶紧避入后堂,只留裴氏侍奉。慌乱之间,李世民已经带着太子李治和衡山公主走了进来。魏征在裴氏搀扶下挣扎着便要起身行礼,李世民大步走到床前,坐下,握住了魏征的双手,涕泪横流,魏征也哭。
哭罢,李世民说,你有啥私人要求尽管提,我一定满足你。魏征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寡妇不愁织布少,愁姬周江山要亡。意即心里只有国,没有家。)。李世民一把拽过衡山公主说,我要把她嫁给你大儿子魏叔玉,跟你结成亲家。你勉强挣扎起来看看新媳妇(公强视新妇)。魏征欠身看了,已不能给李世民拜谢行礼。
李世民当晚回去,梦见魏征活生生站在他面前,正跟他激烈争吵,气得他面色紫涨。第二天凌晨,初阳破晓,魏征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享年六十三岁。古人云,六十三,七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他终于没迈过这个槛。

文章插图
魏征一生坎坷多折。
魏征父亲名叫魏长贤,“博涉经史,词藻清华”,曾被北周皇帝聘为著作郎,立志编纂《晋书》,却因性格耿直,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屯留县令。亲友中有人指责他“不相时而动”,规劝他做人要识时务,他回信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女不怀归,而悲太子之少”,“穷达运也,其如命何”。一个人混的牛逼不牛逼,运气的成分很大,穷就是我的命,我怎么敢逆天改命呢?
不久魏长贤挂冠归隐,在巨鹿郡曲阳县种地,朝廷屡征不至,六十四岁时,小妾给他生下一个儿子。老来得子,魏长贤十分高兴,给儿子取名魏徵,字玄成。魏长贤对小魏征寄予厚望,从小教他读书写字,给他讲祖辈的荣光,以及自己为啥放弃富贵荣华,挂冠归隐。魏征耳濡目染,深得其父熏陶,也养成了日后耿介执拗的性格,临终前跟李世民说的那句"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就出自父亲写给亲友的辩白信。魏长贤从小就让魏征背这封信,魏征铭记于心。
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魏征十岁时,魏长贤驾鹤西归,魏征和母亲被诸兄赶出家门,母女俩相依为命,十六岁时,母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留下魏征孑然一身,形影相吊。都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魏征从小接受了父亲良好的教育,明白人越穷,志向越要远大崇高,唯有如此,才能对抗残酷冷峻的社会现实。志向就是一口心气,如果一个人物质生活贫乏,却连一口高远坚韧的心气都没有,这辈子也就完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