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菌肺部感染 肺部毛霉菌感染( 二 )


2例患者在应用泊沙康唑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 。其中1例患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反复全身化疗,先后予以伏立康唑、泊沙康唑17 d后出现咯血,发热等症状,CT复查示肺内新发病灶,经皮肺穿刺病理证实为毛霉菌感染,后改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1个月余,病情稳定,但最终死于原发疾病 。另1例患者为急性髓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多次痰涂片找到毛霉菌菌丝,持续应用泊沙康唑29 d,病情进展,肺内病灶增多,后改为两性霉素B治疗44 d病情稳定 。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76%)为肺毛霉菌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发热(56%),出现气促及呼吸困难患者12例(48%),咯血8例(32%),胸痛4例,2例患者无任何症状 。9例(36%)患者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10例(40%)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6例(24%)可闻及局限性干啰音 。
0
4
实验室检查结果:
25例患者中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5例,C反应蛋白升高20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7例,低蛋白血症10例,血糖升高13例,酮症酸中毒2例 。
0
5
影像学表现:
所有病变均沿血管气管束分布,病灶最常累及右肺下叶(56%),其中贴近胸膜及叶间胸膜病灶16例(65%) 。形态以双侧多发实变(72%),结节团块影(68%)常见,胸腔积液8例(32%),多发厚壁空洞16例(64%)(图1),单发空洞3例(12%),内壁基本光滑,腔内含不规则密度影,其中有3例(12%)可见壁结节 。13例(52%)行增强CT扫描,实变及团块影内可见增粗的细小血管,8例(32%)空洞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图2) 。其他征象包括:新月征3例(12%),反晕征5例(20%)(图3),支气管累及5例(20%) (支气管中断1例、狭窄4例),单侧肺动脉栓塞2例(8%) 。2例因原发病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

毛霉菌肺部感染 肺部毛霉菌感染

文章插图
0
6
病原学诊断:
25例肺毛霉菌患者中有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16例,通过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4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4例 。另外9例通过微生物学证据临床诊断,痰培养提示毛霉菌生长6例,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发现菌丝3例 。具体特征见图4, 图5, 图6 。
毛霉菌肺部感染 肺部毛霉菌感染

文章插图
0
7
治疗及预后:
25例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均存活 。其中死亡14例,病死率为56.0% 。死亡患者中包括1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2例在死后明确诊断,7例分别接受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等对毛霉菌不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20例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死率为65%,13例接受抗毛霉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7例(53.8%)有效:4例单独应用两性霉素B,6例单独应用泊沙康唑及3例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的病死率分别为50%,50%,33.3% 。
0
8
高危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各个高危因素对肺毛霉菌病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抗真菌药物暴露史与患者预后相关(P=0.046, OR=7.006) 。
毛霉菌肺部感染 肺部毛霉菌感染

文章插图
0
9
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
(1)接受了手术治疗组较未接受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表2) 。(2)接受抗毛霉菌药物治疗组(死亡6例,好转7例)较未接受抗毛霉菌治疗组(死亡7例,好转0例)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死亡2例,好转2例;单用泊沙康唑治疗死亡3例,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死亡1例,好转2例,患者病死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