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抑郁症常在什么时候发病 围产期抑郁是怎么回事( 二 )


新妈妈能获得的支持是抑郁风险的保护因素 。全面的、有效的支持虽然不能百分百避免产妇患上抑郁,但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也会对产妇从抑郁中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
情感支持
孩子出生后,全家人往往会认为新出生的婴儿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需要照料的,注意力会优先分配给孩子 。对于新妈妈的关注,只局限于她的伤口是否愈合、奶水是否足够 。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妈妈在情感上极其脆弱,除了需要生理上的护理,也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 。家人应尽量给予孩子和妈妈一比一的关注,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妈妈,了解她的感受,照顾她的心情,让新妈妈感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
例如,当孩子半夜醒来时,除了关心孩子需要什么,也要注意到妈妈的睡眠被打断而可能产生的沮丧和烦躁 。
生活和育儿方面的帮助
疲劳和缺乏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如果家人、亲友或专门的服务人员能帮助新妈妈承担一部分育儿工作,是最实际的支持 。
理解和包容
抑郁会导致易怒、多疑,情绪失控后又会陷入愧疚,愧疚感又会成为新的压力,如此恶性循环,使情况越来越严重 。作为家人,即使不能冷静应对,至少应该了解:这些只是围产期抑郁的症状表现 。
信息支持
虽然抑郁风险与受教育水平并不相关,但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却会影响到抑郁的治疗 。对抑郁了解越多,越有助于痊愈 。
专业人士和机构的支持
围产期抑郁涉及到妇产科、助产士、哺乳师、儿科、全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等多学科团队 。产检时进行抑郁筛查、心理咨询、到精神科进行规范治疗,能够针对抑郁提早干预,及时治疗,从而尽快康复 。
社会支持
对于产前产后可能遭遇的压力因素,相应的国家政策或社会援助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比如推广无痛分娩能够减轻产后应激创伤;有些公益组织会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援助早产儿或有先天疾病的婴儿的养育和救治;安全可靠的托儿机构能解决没有合适的人看护孩子的困难 。
◎中国式产后抑郁的文化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进行过专门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国家妇女的围产期抑郁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通常有成熟的筛查机制,社会保障系统相对完善,公众认知度较高,还有很多专业机构能提供帮助 。而且核心家庭(父母加孩子)是发达国家的主流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没有那么复杂 。
中国也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虽然社会稳定,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些围产期抑郁的因素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
「婆婆」
围产期抑郁认知调查问卷共回收了21040份,其中有1347人用较长篇幅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在这之中又有748人提到了婆婆,而且几乎全部是负面评论 。看起来,婆婆的影响横跨了多个压力因素,给产妇带来重大的刺激和心理创伤,仿佛是中国式产后抑郁的罪魁祸首 。
可是,如果对婆婆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把各种压力因素归咎于婆婆并不公平 。
许多产妇因为生了女儿而受到责难和虐待,或家人以封建传统为理由阻止爸爸照顾妻子和孩子,甚至把新生儿当作家族的财产进行控制 。遭遇这种境遇的产妇,往往也会同时面临其他压力,而且缺乏有力支持,生活危机四伏 。
提到婆婆的情况下,超过80%的新手妈妈同样也会提到丈夫,很多时候,是新手妈妈把对丈夫不足够尽责的不满,迁移到了婆婆身上;也有些情况,是妻子在替丈夫处理他与其母亲的矛盾,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互相牵扯,并不能单纯认定是婆婆的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