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抑郁症常在什么时候发病 围产期抑郁是怎么回事( 三 )


同样的,因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不同发生的冲突,并不是婆婆的角色导致的,而是两代人、两套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同样也会发生在产妇的母亲身上 。
「老公不理我,他一度认为是我自己矫情,是我在耍脾气性格,跟他妈妈有矛盾怪我,是我做的不对,在我刚生了宝宝还没出院就跟他妈一起数落我,我会控制不住地一直哭 。」
——调研用户
大部分的产妇平时与婆婆并不熟悉,互相缺乏了解和默契,却在身心极为脆弱的时候要接受婆婆的贴身照顾,朝夕相处,密切合作,一时难以适应 。
隔代养育
婆婆或者妈妈通常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参与度很高,是主要的支持资源 。有些老人全权负责家中一切事务,安排大小事项,但结果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
事实上,照顾产妇和婴儿是强度很大的工作,不但需要体力,还需要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 。
有些爸爸因为工作繁忙或者习惯依赖他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代理,一切都推给老人 。而且老人通常比较节俭,不接受家务外包,常常把买菜做饭、家务劳动、喂养婴儿全都包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的还要在夜间带孩子睡觉 。劳累会影响情绪,老人要承担过多高需求的工作,也会不堪重负 。
「坐月子」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传统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月子」是产后六周内的产褥期,也建议产妇充分休息以恢复身体机能 。科学地坐月子能调整身心,是降低产后抑郁风险的支持因素 。但是在家中老人的要求下按传统方式「坐月子」,不能洗澡和适当活动,饮食也不合心意,却可能成为压力因素 。
不鼓励情绪表达
在中国文化的语言体系里,我们更倾向于对务实的事物进行交流,比如吃饭、身体健康、金钱、事业等,却不习惯直接表达心理感受,甚至以「没有激烈的情绪」看作是更成熟,更有修养的个体特征 。那些可以独自消化情绪,波澜不惊的人,才是所谓的懂事成熟的人 。
这种文化倾向会加重新妈妈的困扰 。在这个时期,她们有很多内心层面的强烈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她们不熟悉如何表达这些感受 。或者,当她们尝试开始表达时,常常会因为过于强烈的情绪体验,被周围人评价为「多愁善感」,「矫情」 。
孕妇和产妇经常被指责为矫情,这是一个很容易伤害产妇感情的词,也是中国式围产期抑郁的关键词之一 。
在我们的调研中,有大于40%的新妈妈都曾经被家人说过「太矫情,生在福中不知福」 。
「偶尔说起自己感觉抑郁了,就被说矫情,还说『当妈的不都是这样』,很刺耳 。自己爸妈听到不仅没有给我撑腰,还要我忍让 。」
——调研用户
矫情是挑剔多事的意思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矫情,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有些行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理所当然,对于另一部分人就是「矫情」了 。产妇提出的要求,如果家人觉得合理并且是可以满足的,就不会认为她矫情 。说一个人「矫情」,往往是因为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满足对方需求 。
在这个过程中,产妇和家人的沟通进入一个「向下螺旋」:当要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然后提出更多要求以确认自己的地位,并且被认为越来越「矫情」 。
以上就是围产期抑郁是怎么回事,围产期抑郁的原因,请大家继续关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