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3



爸爸3

文章插图
三个孩子的全职爸爸邓可(米爸) 。(农健/图)
米爸(邓可)39岁,是广州的一个全职爸爸——三个孩子,分别是儿子、女儿、女儿 。他的白天被十几个闹钟占据:叫醒三个孩子的时间、必须送三个孩子到校的时间、买菜、接孩子回家的时间,等等 。
十年来,米爸工作的地点就是家 。他戴眼镜,面容白净,年轻时喜欢穿红色条纹T恤,“像脱了皮的花生米” 。有了三个小孩后,大家更习惯叫他“米爸” 。
他的工作重复且琐碎 。每天早上六点四十起床,把老大、老二叫起床后,准备早餐 。老大自己去学校,米爸会先送老二上学,回家后再送老三上学,之后要到菜市场准备食物,米爸还考了厨师证,学了六十多道菜 。
随着家庭分工方式日趋多元,全职爸爸已经不算一个新鲜词 。2022年1月,猎聘发布的《职场人婚育生活状态洞察报告》显示,北上深等城市男性愿意当全职爸爸的占比为37.76% 。这一比例在90后中更为突出,一项针对90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另一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五成男性愿意做全职爸爸,女性愿意做全职妈妈的比例为三成 。
他们或许很难估计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除了心理上的障碍,更大的问题是社交的让位 。每天准备完一家的午餐后,米爸常顾不上一身油烟味,一个人躲在房间发呆 。由于带着三个孩子旅途不便,他也很少回湖北老家,和许多亲朋好友也失去了联系,“所有社交都在手机上” 。
另一方面,在米爸看来,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全职,都只是阶段性的工作 。“这个地方需要你,那就先在这里发挥价值,毕竟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对不对?”
成为全职爸爸之前,米爸没有太多做家务活的机会 。他的父亲是政府单位的司机,常出差不在家,母亲是政府招待所的服务员,从小,母亲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不让他插手 。
米爸大专毕业后,2006年,从湖北来到广州 。他学室内设计,在公司上几年班后,开起了电玩店 。2012年,空有热爱但不懂营销的他,生意渐渐走下坡路,还把母亲和妻子的存款都亏掉了 。
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每个月靠妻子做PPT设计的五千块工资度日 。白天,米爸去店里上班,孩子靠老人照顾,妻子还要骑单车回家哺乳 。有时,他想偷懒不愿挤公交,打了几次出租车 。有一次,妻子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一沓总共将近千元的出租车票,两人大吵了一架 。
好在妻子的工作室风生水起 。慢慢地,米爸开始辅助妻子做自媒体工作,在团队招到足够的人后,全职爸爸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
刚开始,这项新的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的“爸爸圈”里的人,“在成为全职爸爸那一刻之前都没有做好准备” 。
在育儿方面,有一件事让米爸至今很遗憾 。老大出生后,家人在育儿方面缺乏经验,没让老大在地上爬 。“孩子3岁之前应该爬够500个小时,锻炼前额的发育和四肢的力量 。”米爸觉得,后来老大在成长过程显露出的注意力缺陷以及平衡感差的问题,都与此相关 。
其他挑战则来源于琐碎的生活 。例如他总觉得,家里刚收拾没两分钟,又脏了 。而他期待的却是,妻子和孩子回到家,看到干干净净的那声“哇”,这会让他自豪 。
例如早上起太早,需要喝咖啡和红牛提神,每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分钟 。他收藏了不少老的游戏卡带,会趁这个时间通通电“烧机”,防止机器损坏 。有时,还会到楼下买瓶喝的,趁机独自走一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