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ngbattle中文版下载 cookingbattle停服


苏兹伯格(Arthur Gregg Sulzberger)记不清第一次参观这家家族企业时的景象了 。那时他还小,不满六岁,穿过位于第43街的老式混凝土建筑黄铜镶边旋转门,坐上电梯,来到他爸爸和爷爷的办公室 。他常常在办公室呆几分钟,然后来到位于三楼的满是打印机和一堆堆纸张的编辑部 。有时候苏兹伯格会来到地下室,闻闻油墨香、听听印刷机发出的声音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纽约时报》还是油印报纸,在编辑新闻的同一栋大厦印刷 。苏兹伯格的记忆现在变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他已经36岁且时隔久远,也许是因为那栋大厦已成往事 。
“《纽约时报》大厦”还在那儿,只不过它再也不是《纽约时报》的大厦 。大厦已被出售、分割,上面两层现为Snapchat租用,下面两层被特朗普女婿卡什诺(Jared Kushner)家族公司Kushner Companies买下 。苏兹伯格坐在距离旧大厦几个街区的《纽约时报》新总部,笔者直截了当地问他是否担心有朝一日《纽约时报》会停止存在 。他也同样干脆地说不担心,可以料到最近升任《纽约时报》副发行人的苏兹伯格完全会这样说 。不过他的自信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他正在进行《纽约时报》165年历史以来的最大战略改革,认为战略改革将加强《纽约时报》的收入,提高其新闻质量,保证长期可持续的光明前景 。
主要目标并非仅仅使广告收入最大化,而是要将《纽约时报》的数字订阅转变为10亿美元级别业务的主要引擎,能够负担让记者遍布174个国家的费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纽约时报》在Netflix、Spotify、HBO公司战略的启发下将开展一项宏伟计划:大举投资核心业务(对《纽约时报》来说核心业务是新闻),同时不断增加新的在线服务和功能(从个性化健身建议、互动综合新闻到虚拟影视),从而使订阅成为现有用户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增强对未来用户的吸引力 。《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巴奎特(Dean Baquet)表示:“我们认为有很多人——全世界有数百万——希望获得《纽约时报》提供的内容,而且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拿下这些人,他们将会付费,而且付费不少 。”
如何抵达这些受众,如何让他们付费,如今成为数百名记者、设计师、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工作 。赌注不仅是不到十年广告收入被腰斩的一家历史悠久报纸的未来——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强度、高成本新闻业是否能够繁荣发展仍是未解决的问题 。如今报社员工数量较1990年少27.1万人——而且随着记者及其资源越来越少、更多美国人从盛产假新闻的平台获取消息,《纽约时报》的成就不是那些担心新闻业的人的偶然担忧 。这种担忧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新总统的形势下 。
特朗普当选后数日便称《纽约时报》将成为他的政府经常讨伐的对象,他指责《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为不实之词,错误援引他在CNN所说的内容(这很奇怪,因为他确实当众说了那些话,有视频为证),并称(同样错误)《纽约时报》因其拙劣和高度不实的报道正丧失成千上万用户 。大选后四周,《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汤普森(Mark Thompson)在一次行业大会上表示,订户数量增速较平时大九倍 。汤普森认为,取得这一成绩最可能的解释是,《纽约时报》对大选冲刺阶段的报道做得非常好——和其他人一样,该报也未预计到特朗普胜选——要不就是读者希望辟谣读到真新闻 。汤普森指出一个更简单的理由:“我认为大众迫切希望专业、一贯、资金充裕的新闻编辑部迫使政治家们负责的因素也许胜过所有其它因素的总和 。
1994年5月25日,老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Sr.,两年前从《纽约时报》出版人的位置退下来,但仍担任公司董事长)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注意到方兴未艾的“信息高速公路” 。他不太喜欢“信息高速公路” 。他预测,“信息高速公路”根本不会像现代化的洲际公路,而是更有可能像印度的公路:混乱、拥挤、牛群遍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