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 | 圣点科技董事长张烜:淬炼隐形的“生物钥匙”

小巨人 | 圣点科技董事长张烜:淬炼隐形的“生物钥匙”
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报 采访人员 陈姗 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科幻电影中的这些炫目科技已经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 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其中 , 静脉在生物学上的分布重复概率约为三十四亿分之一 , 这种“唯一性”让静脉识别成为更安全的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 。
区别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体表生物识别 , 静脉识别是一种体内生物识别 。 其原理是利用静脉血液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取得人体静脉纹理图像 , 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关键算法等进行静脉模版存储和输出识别 。
成立于2011年的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点科技”) , 是静脉识别领域的深耕者 。 公司自主研发的静脉算法行业领先 , 提供从静脉算法、嵌入式模块、终端产品到软件平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 在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军工、信创、消费电子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
圣点科技董事长张烜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静脉识别技术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 它是隐形的生物钥匙 , 内部生物特征非接触不留痕;同时 , 其具有丰富的生物识别特征 , 静脉点状特征数量2倍于指纹 。 “静脉识别对算法的要求较高 , 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 , 深度学习的逐步增强 , 静脉识别终将成为最安全也是全民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 。 ”张烜说 。
第三次创业
张烜是山西运城人 ,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 2011年创办圣点科技 。 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 。
早在2002年 , 张烜就开启了创业之路 , 第一次创业是关于井下安全设备和安全认证系统 , 第二次是环保相关的项目 。
圣点科技最早成立时 , 公司的定位是以信息化定制和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为主 , 当时确定了四个研发方向:生物识别、互联网开发、医疗信息化、虚拟化技术开发 。 “经过与客户长期密切的‘沟通’ , 包括市场、技术沉淀以及对未来的判断 , 最终我们选择了静脉识别作为战略方向 。 ”张烜表示 , “静脉识别比人脸、指纹等安全性更高 , 当时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军工和银行领域 , 他们对安全性的要求 , 坚定了我们选择静脉方向的步伐 。 ”
同时 , 2012年、2013年左右 , 正是从指纹到人脸识别的过渡期 , 张烜并不是没有想过切入这一热门赛道 , 但是由于当时相关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 大众对于信息泄密和隐私的诟病 , 让他坚定选择安全性更高 , 相对冷门的静脉识别赛道 。
据介绍 , 静脉识别技术具有“活体性”、“ 唯一性”、“稳定性” , 以及“不易复制”的特征 。 其一 , 必须是活的人体才能有效进行静脉的清晰采集和识别;其二 , 静脉在生物学上的分布重复概率为极小(1/34亿) , 静脉识别足以支撑人类任何高安全需求的身份认证;其三 , 静脉特征在人的一生中稳定保持不变;其四 , 静脉分布为体内特征 , 很难进行盗取和复制 。
从将静脉识别确定为公司唯一的战略方向 , 圣点科技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了近十年 , 到如今 , 已经成长为静脉识别的全球领军企业 。
淬炼隐形的“生物钥匙”
回顾圣点科技走过的十年 , 同样也经历过一些迷茫期和困难期 。 张烜认为 , 不断突破技术难题 , 保持创新发展 , 是公司得以在静脉领域突围的关键 。
让张烜记忆深刻的是在2016、2017年时 , 当时静脉识别第一代产品刚刚进入市场 , 由于产品算法的稳定性没有现在成熟 , 新技术对用户能力也产生更高的要求 , 因此市场并没有给出正向反馈 。 “同时又遇到了难以把控和实现的技术难点 , 那时候整个团队经历了非常困顿的迷茫期 。 ”他回忆道 , “在之后大约半年多的时间里 , 经过我们整个研发团队的努力、夜以继日的研究 , 包括和客户沟通、磨合 , 最终突破了技术难题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