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作者:黄炳煜
在历史的长河中,泰州是一方富庶太平的风水宝地 。除了黄海、长江、淮河三大水资源,给城市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活力外,一代代泰州先民善用天时地利,对城市建设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充满了聪明智慧 。
海陵建县:依山傍水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表面看来,泰州地区是一马平川,有水无山 。很少有人知道,在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与里下河沉积平原交汇处,就有一条若隐若隐现的蜀岗山脉 。
明《(嘉靖)扬州府志》云:“蜀冈上自六合县界,来至仪征小帆山入境,绵亘数十里,接江都县界,迤逦正东北四十余里,至湾头官河水际而微 。其脉复过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 。” 从地理学上说,蜀冈是一片丘陵,横跨江淮流域,曾有学者把这片丘陵归入江淮丘陵,它西去一直伸入到安徽,连向大别山,东行从仪征的方山、青山开始,经扬州至泰州、姜堰、海安,逐渐消失 。这条蜀岗余脉虽然不很明显,但确实存生,是货真价实的山 。若以风水中,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理念,称蜀岗余脉为山更是无可厚非 。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泰州运盐河滕坝段
值得注意的是,海陵建县县址选择也与蜀岗余脉有关 。海陵县位于运盐河北的蜀岗之上,依山而建 。同时又距运盐河一里许,临河靠水 。汉代海陵城选址,从宏观看,靠海、临江、接淮;就风水论,在蜀岗余脉的运盐河北,依山、面水、朝阳,最为符合山好、水好、方向好的风水三要素 。
汉代设置的海陵县城为此后二千多年泰州城的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汉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海陵因偏居海边一隅,无有动乱,北方流民加入,由县而郡 。唐代安史之乱时,包括海陵在内的江南地区未曾受到叛军破坏 。
堆土为山建北山寺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唐宝历元年(825)蜀僧王屋禅师在海陵城北创建了一座寺庙 。
坊间传说,海陵城南高北低,旧时来此赴任的官员多经运盐河从南面进入城里,发现进城后越往北走地势越低,认为于官于民多有不利,于是按照风水师指点,为改变地望,就在城北堆土为山,以壮地势,接着在山上建造了佛寺,名开化院(后称北山寺) 。
住持王屋思念四川故乡,在寺北卓锡开泉,发现井泉里生出与泰州不同而只有其家乡才有的四叶浮萍 。寺庙建在山上,山下井水竟然与川水相通,令人惊奇 。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城北堆土为山,对海陵城带来了福音,寺庙香火兴旺,一时间,县内人丁兴旺,有5万户之多,官民平安 。此时,海陵盐业受到重视,上缴国家大量盐税 。特别是在唐之后的五代十国,举世动乱,海陵盐业突起,县内平安吉祥 。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双水绕城,优化风水
宋代泰州创贡院,开凤凰池,建望海楼,挖城河,开市河等工程项目,为城市风水优化增添了浓墨重彩 。
泰州风水大师 泰州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明万历《泰州城池图》
绍定元年,精于风水的泰州州守陈垓,是泰州城建史的高手 。他建泰堂,迁贡院,新学院,开东西北外濠,并浚南濠,所营创者凡六十多处 。
宋代泰州城北没有东西两坝,上下河水相通,陈垓在城北隅筑起了黄龙坝,这是继范公堤之后,见诸记载的又一重要水利工程 。最为值得称赞的是,陈垓在宝庆三年(1227),将州城外城河的东、西、北三面进行了大规模拓建,南面进行了加深,形成了长13里(约7.2公里)、宽200尺(61米)、深20尺(6.1米)的城河 。此前泰州城河,在建炎三年(1129)通判马尚修城浚濠时,城河宽只有五丈(约15米)深一丈四尺(约4米),如同城外的一条小河沟 。陈垓拓宽的城河比其扩大了四倍,成了一条真正的护城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