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优质的“精神陪伴”( 二 )

  
耐心——如果儿时父母很少对我们宽容、谅解 , 我们也很难宽容和谅解自己 , 因此对自己没耐心 , 对自己亲近的人也没有耐心 。   
给孩子优质的“精神陪伴”  
文章图片  
我有一个朋友 , 他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好 。 但她的人际关系总是处理不好 , 婚后与丈夫、公婆、孩子的保姆甚至父母的关系都很紧张 。 据她说 , 她四五岁的时候 , 自己去洗手帕 。 妈妈看到后说:“哎呀!宝贝 , 你洗不好的 。 ”在她记得的很多事情里 , 她妈妈都会说:“你做不好的 , 让保姆来做或者妈妈帮你做 。 ” 。 小学的时候 , 如果考不好 , 妈妈会埋怨学校和老师:“孩子还那么小 , 为什么要考得那么难?”!“上了中学以后 , 如果成绩不好 , 妈妈就开始说她笨:“跟某家的谁谁谁比 ,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从上面的例子中 , 我们看不到父母的尊重、信任和耐心:对女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不信任——“你做不了的;学校太过分了” , 这些话暗示孩子的能力不够 , 她对女儿没有耐心——没给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 那孩子呢?不尊重父母 , 甚至是给他们最伤人的话;对父母 , 对他人 , 没有信任和耐心 。 我的这个朋友小时候不是真正的”被爱”所以她更不可能“去爱”.  
给孩子优质的“精神陪伴”  
文章图片  
孩子的情绪是信号 , 不是根源  
我们经常把情绪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 其实 , 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 , 都是对事情发生的自然反应 。 父母应对子女的情绪敏感 , 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 , 让子女表达自己的情绪 。 什么是“安全氛围”呢?就是不管孩子如何表现和表达自己 , 都是可以的 , 不会被否认 , 拒绝 , 责备 , 打压 , 或羞辱 。 起初孩子是自由的 , 自然地表现出所有的情绪 , 但渐渐地 , 他开始知道一些情绪是“不应该” , “不好”的 。 因为父母经常说“有什么好哭的?””你还敢发脾气?””你怎么胆子这么小?””你知不知道羞耻的?”等等 。 长期被打压的结果 , 是孩子具有“不敢”、“不会”、“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 。 更糟糕的是 , 当情绪出现时 , 孩子们会自我怀疑 , 自责 , 羞愧感 , 耻辱感 。 这些情绪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而无法自主 , 积极的行动或变得暴躁易怒 , 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 。   
孩子的“坏情绪” , 就像发烧一样 , 是一种信号和症状 , 但不是“病”本身 。 父母要做的不是消除情绪 , 而是接纳情绪 , 帮助孩子应对情绪出现后的问题;即使现在问题解决不了 , 也能帮助孩子理清原因 , 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 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说“我害怕”“我不开心” , 而不是哭闹或发脾气 , 不仅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 , 也有助于孩子与他人沟通交流 。   
给孩子优质的“精神陪伴”  
文章图片  
我女儿五岁的时候 , 我们开始让她一个人睡 。 最初的几个月非常艰难 , 她有很多理由 , 比如害怕黑 , 害怕有贼进来 , 水杯放得太远(实际上她晚上从来没有起来喝水) , 以及床垫不够厚等等 。 最后 , 过了三四个月 , 她说出了真相:“原来我们三个人在大卧室里 , 为什么我要出去?你们对我不公平!”听了她的话 , 我感到很欣慰 。 说父母不公平是指责父母 ,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去说 。 如果她这么说 , 说明她信赖我们 。 而且 , 她说原因出来 , 我们不必绕圈子解决怕黑和床垫等问题 。 既然她已经指出“公平”这个词 , 我们就和她谈谈什么是公平 , 公平是什么和什么是爱 。 因为我们可以听出 , 除了抱怨我们的不公之外 , 她还暗自担心我们是否还爱她 。 我们向她解释 , 在一家人的爱中 , 爸爸对她的爱 , 妈妈对她的爱 , 和爸爸妈妈对彼此的爱之间是有区别的 , 并问她:“你对父亲的爱 , 和你对母亲的爱有区别吗?”在这次谈话之后 , 女儿顺利地开始了“独自睡觉”的新生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