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误没关系( 二 )

  
•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够好,我自己还是很好的,因为今天的挑战比平时的要难一些 。  
•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够好,我自己还是很好的,因为没有人每一次都会赢 。  
•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够好,我自己还是很好的,因为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可以改正 。  
•如果我做的事情不够好,我自己还是很好的,因为其他人也做不到 。  
上述每一个例子都能运用逻辑思考区分“我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和“我不好”之间的差别 。对孩子发展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年龄低于九岁的孩子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 。太看重孩子的错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不合格 。积极的养育技巧更关注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明白了自己是好孩子之后,孩子就愿意听从你的指导,愿意合作了,而感到羞愧的孩子会封闭自己 。  
令人羞愧的信息总是会起反作用 。在孩子九岁之后,可以用某种方式让孩子承担责任并弥补他们所犯的错误 。孩子的头九年应该是纯真无邪的,在接下来的九年里,孩子将学会承担责任 。在孩子到了九岁的时候,他或她才做好了通过弥补过失来承担责任的准备 。孩子不到九岁的时候,父母应该忽略孩子的错误,或者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 。  
如果孩子过早地被迫感觉到要为错误负责,他们就会开始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坏并且不值得尊重 。没有纯真感作为坚实基础,孩子天生具有的自我纠正能力就得不到发展的机会 。  
不要用羞辱或者惩罚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要运用积极养育的五个新技巧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问题上,只需要提出你的希望 。不要盯着问题不放——要面向未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当孩子打翻花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错误上一点用也没有 。只需要说一些关心、热情的话就行了,例如:“哦,这个漂亮的花瓶打碎了 。在花瓶周围活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小心,它们很容易打碎 。我们先停下所有的事情,把碎片收拾一下吧 。”  
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心烦意乱不会提高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阻碍孩子的发展 。当孩子打碎花瓶时,母亲可能会觉得:“我必须要让他知道这样不行,他要听我的话 。”积极养育的新技巧让这种令人羞愧的信息显得多余 。母亲真正想要的结果是让孩子更加合作 。五种技巧可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 。  
要孩子承认打翻了花瓶甚至都不重要 。因为害怕惩罚或者责备,有些孩子会否认事情跟自己有关 。在这个例子中,真正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的恐惧,而不是他的否认 。特别是对于年龄低于九岁的孩子而言,把他置于被告席上反复盘问,以证明他有罪,这样做一点价值也没有 。这种做法把太多注意力集中在了问题上,而不是对问题的解决上 。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办法激励孩子更加合作 。  
孩子不需要通过惩罚或者说教来认识到花瓶多么昂贵或珍贵 。在六七岁前,孩子甚至还不理解金钱的价值 。对孩子来说,五元,五百元,或者五千元,都是一回事 。如果父母运用积极养育的五个技巧,孩子将来自然会更加小心,更加周到,不仅仅是对花瓶如此,对其他一切事情也会如此 。聪明的父母不会用羞辱或者惩罚来削弱孩子合作的意愿,而会忽略错误,注重错误之后的解决工作 。  
即使是九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他或者她犯了错后否认错误,那么盯着错误也没多少用处 。十多岁的孩子通常相信,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做了什么,那么就好像他们真的没做过一样 。聪明的父母不是试图去证明孩子的错误,而是认识到了更大的问题:十多岁的孩子觉得自己做出解释是不安全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