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粒子是不是真实的粒子?天使粒子是梦幻还是现实( 二 )

  
量子计算的实现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个量子比特的信息非常难以储存 , 微弱的环境噪声就能毁灭其量子特性 。量子比特难以储存的原因来自量子纠缠特性 , 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以电子的“自旋”为例 , 两个相互纠缠的电子对 , 当其中一个顺时针转时 , 另一个就逆时针转 , 量子纠缠可以预测相隔甚远的电子对的状态 。  

  
天使粒子是不是真实的粒子?天使粒子是梦幻还是现实
  
文章插图  
量子纠缠  
如果你在某个时刻观测到其中一个电子在顺时针旋转 , 那么另一个在同一时刻必定是在逆时针旋转 。换句话说 , 如果你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观测 , 那么你不只是影响了它 , 你的观测也同时影响了它所纠缠的伙伴 , 而且这与两个粒子间的距离无关 。  
马约拉纳费米子没有反粒子 , 或者说相当于半个传统粒子 , 这就提供了一种绝妙的可能性:一个量子比特能够被拆成两半 , 存储在两个距离十分遥远的马约拉纳费米子上 。如此一来 , 传统的噪声极其难以同时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这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 , 进而毁灭所存储的量子信息 , 使通常非常脆弱的量子比特储存方式变为稳固 。  
以马约拉纳费米子所构建的量子比特来进行信息的计算和存储 , 其信息量可以存储在两个分离的、独立的马约拉纳费米子中 。要破坏它们所存储的信息必须同时对这两个粒子进行同样的干扰 。这样的一个特性可以使拓扑量子计算和存储过程减少外界的干扰 , 存储更加稳定 , 计算也具有容错的特性 。  
发现天使粒子“脚印” 没见其“真身”  
多年来 , 物理学家为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展开了艰辛的探索 。张首晟选择以凝聚态物理为突破口 , 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表三篇论文 , 给出了实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体系及用以验证的实验方案 。  
而后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学等实验团队 , 依照张首晟的理论预测并设计实验 , 宣布发现了“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模” , 并于2017年将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张首晟将这一新发现的“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模”命名为“天使粒子 ” 。  
  
天使粒子是不是真实的粒子?天使粒子是梦幻还是现实
  
文章插图  
王康隆、张首晟等科学家团队于2017年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截图自《科学》期刊  
不过 , 文章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潘磊表示:“马约拉纳费米子本来是一个高能物理概念 , 是一种有质量的基本粒子 。很多人认为中微子就是马约拉纳费米子 , 这里要说明 , 现在所有的发现都不是真正看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 , 而是发现了‘符合马约拉纳费米子性质的激发态’” 。  
  
天使粒子是不是真实的粒子?天使粒子是梦幻还是现实
  
文章插图  
在磁性拓扑绝缘体上面再叠加一个超导体 , 就会组成拓扑超导体 , 由此将找到“天使粒子” , 但将磁性的拓扑绝缘体与超导体叠加并不简单 图自王康隆、张首晟等科学家团队的期刊文章  
“天使粒子”被发现后 ,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 甚至有误传说它就是“准粒子” 。而《科学中国人》就指出 , “就连科研团队本身 , 都未曾声称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 , 而是将之称之为“马约拉纳费米子模” , 一字之差 , 大有文章” 。简单点说就是 , 发现了“脚印” , 并没有看见“真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