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选择( 四 )

  
  
  
  
一记耳光的启示  
量体裁衣:只要快乐就好  
  
  
  
我从不要求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达到良好就可以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去培养他,相反,我懂得了量体裁衣—只要快乐就好 。  
那年“六一”,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当时院里有个叫童童的小朋友和儿子在一个班,他妈妈问我:“朗诵比赛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我摇头,她马上说:“孩子从小就要出类拔萃,我一定要为儿子争取这个名额 。”结果,我儿子回家就玩儿,而童童却要被他妈妈逼着读古文 。  
“六一”那天,我到幼儿园看表演 。儿子在集体朗诵中读得摇头晃脑,我使劲为他鼓掌,竖起大拇指赞他“棒”—儿子快乐地对我眨眨眼 。童童在他妈妈的努力下,的确争取到了独立朗诵的机会,可他在台上表情怯怯的,表现得并无自信,我相信,他心里一定因此而留下了阴影 。  
如今,儿子4岁多了,虽然并不出类拔萃,但他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回家后高高兴兴地给我们讲述幼儿园的趣事,健康而且快乐 。  
在家里,我们养小金鱼、小兔子,儿子整天忙于给它们喂食,看它们玩耍,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特别专注 。休息日,我和先生带他去郊外玩,放风筝、爬山,一家人坐在草地上喝酸奶、吃面包,呼吸着新鲜空气 。孩子摘下树叶看叶纹,趴在地上闻泥土的芳香 。寒暑假,我们带他去农村,喝井水,看鸡鸭,和农村孩子挤在屋檐下晒太阳,吃大海碗盛着的饭,儿子特别开心 。  
看着儿子天真灿烂的笑脸,我觉得,他虽然不是最棒的,却是良好而又快乐的 。我告诉他,人活着就要快乐,快乐是一种品质,任何事情只要尽力而为,开开心心地做到良好就行了 。  
听我这么说,儿子开心地笑了,跳跃着去看他的金鱼和小兔子了 。  
前些日子,看过一篇题为《良好人生》的文章:作者说当年父亲培养她时,从没有提过高要求,反而经常说:“只要你做到良好就可以了 。”因为只要良好,她学习上也就没什么压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 。毕业后,因为“只要良好”,过得反而从容、自在、幸福 。  
读罢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家长总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想把孩子培养成“哈佛男孩”、“哈佛女孩”,但他们却没想过,教育无法“移植”,孩子的资质、生长环境不同,同样的方法很难培养出一个相同的孩子 。我更愿相信,对孩子的要求若能降低些,他就会成长得更好 。我不要求儿子成为最优秀的,并不代表我不去培养他,相反,我会量体裁衣地培养、教育他,我想,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去创造更适合他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文/子 子 小模特/咪 咪  
  
  
  
怎样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  
当你的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  
  
  
  
当孩子要东西的时候,您是立即满足还是让孩子克制自己等一会儿?是坚决不给还是跟孩子讲道理……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我们分别约请了2~3岁、4~5岁、6~7岁孩子的父母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刘儒德教授展开了讨论 。  
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  
案例情境一  
带着孩子去超市,孩子看到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忍不住要买 。您是怎么做的呢?  
2~3岁孩子的父母  
彤彤妈:每次都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度过难关 。  
明明爸:我会告诉他,这些饮料不适合他饮用,再另外选择一些适合他的饮料,并告诉他付了钱才能喝 。  
4~5岁孩子的父母  
陶陶妈:去超市前,我一般都会提前和孩子说好:不能随便要东西,如果确实有想要的东西,妈妈同意后才能买;如果为买东西而又哭又闹,就马上离开超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