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三十岁为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三十岁为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之年 。
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
四十岁称不惑之年 。
五十岁称知命之年 。
六十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
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
八九十岁称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
一百岁岁为期颐之年 。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三十岁为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岁的别称: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
男子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 24岁称花信年华 , 女子出嫁_(音:票)梅之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 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 , 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100岁乐期颐 。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 , 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呼选择题弱冠 。
男子二十岁古代称为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礼,是中国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 。
其他还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为:赤子(初生的婴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龆龀(七八岁的儿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幼学(十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束发 。
古时男子20岁左右称为什么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耸⒕攀q? ,一百岁期颐之年” 。大致意思是“二十虽然成年,但还比较年少,三十就能够独立,四十不被外界所迷惑,五十就能知道自己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六十已是花甲之年了,活到七十就相当稀少了,八九十岁年纪非常大了,已是耄耋之年了,期颐之年,已进入百岁高寿
(1)二十弱冠:男子20岁成为弱冠 。这时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
(2)知天命:当一个人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他以后的人生应该怎样过了 。他已经知道上天给他的人生安排是什么了 。
(3)六十花甲:指六十周岁 , 年满六十为花甲 。
(4)古来?。褐腹爬聪∩?nbsp;, 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 。
(5)耄耋(mào dié):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八九十岁 。
(6)期颐:一百岁称为期颐 。
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呼弱冠 。《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 , 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 。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指2—3岁的儿童 。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之年三十岁为】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
束发:男子十五岁 。
而立:30岁而立之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