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 ,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廿四节气原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 , 故而得名 。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 , 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 , 天下皆秋;斗柄指北 , 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由于廿四节气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因此这历法也称作“星辰历” 。
据文献记载,我国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 。中原地区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时期,已使用土圭法(圭表)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圭表测影确立的“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
“土圭测影”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相当于北回归线上立杆无影);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 , 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 , 验四时”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 。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

文章插图
相关说明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 。干支历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十二月令),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 。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 , 寅位是“后天八卦图”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 , 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
即 , 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 , 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 。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循环往复 。
以上内容参考:
24节气的历史由来是什么24节气的由来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 。
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 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

文章插图
气候类型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 , 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 , 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光照充足 , 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 。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规律,在古代农耕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1、由来: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 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 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 。
【二十四节气由来,24节气的由来】2、含义: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 。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文章插图
二十四节气的价值
二十四节气具有时间标记和时季转换的提示意义 。对二十四节气的标注和使用,意味着中国在与世界节奏保持一致的同时 , 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和元素 。
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本身即将时间的流转与气候、物候的变化相关联,其中有8个反映了季节变化(即二分二至和四立);5个反映了温度变化(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
7个反映了降水变化(即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4个反映了物候变化(即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因而具有鲜明的时季转换的提示意义,这是公历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
以上内容参考:
- 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由来,莆田为什么要过两个年
- cf妖姬的由来,生之路2所有僵尸来历
- 结核病的由来,3月24日是什么节
- 厦门鼓浪屿转角遇到爱的由来,鼓浪屿的由来和传说
- 电灯的由来50字,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50字左右
- 春分的由来和风俗,春分时节的由来手抄报
- 蝙蝠的由来是由什么变异的,蝙蝠是什么变的
- 灯笼的由来,灯笼的来历是什么请讲完整点
- 大猪蹄子由来,所谓的大猪蹄子是什么意思
- 对联由来的故事,对联的来历简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