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名字的由来,关于洱海的资料简介


大理古城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 。关于大理的由来,有以下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云南大理境内原先是一片荒芜的大湖泊 。这个湖泊里面住了一条神龙 , 它每年都要出来寻找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做为它的配偶 。
有一年,住在湖边的布朗族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 有一位名叫阿莫的姑娘 。她生活艰苦,但一直保持善良的本性 。一天,神龙从湖里呼唤她,她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中 。神龙见她仁厚又美丽,便把她带回了龙宫,并与之结为夫妻 。
阿莫的父母得知后想要寻找她,却发现湖已经干涸,只剩余一片平原 。大家决定在这里定居,并将这片平原称为“大理”(意为“大荒芜之地”的意思) 。
这个传说成为大理的一种文化符号,不少旅游景点也以阿莫姑娘和神龙传说为主题,并还原传说情节 。
关于洱海的资料简介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 。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一般湖水面积约246平方千米(一说251平方公里) , 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 , 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 , 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 , 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 。
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 。
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动植物、南北动植物过渡带自然景观、冰川遗迹,面积79700公顷 。
【大理洱海名字的由来,关于洱海的资料简介】名称演变
洱海,在古代有“叶榆水”、“叶榆河”、“叶榆泽”、“西洱河”、“洱河”、“昆弥川”等名称 。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 , 要么说它“如月抱珥” , 因而得名 。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 。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 。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叶榆水”的名称多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西洱河”则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处开始向西流淌、最后又与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弥川”随昆弥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为这个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
大理洱海为什么出名大理的洱海为什么叫海不叫湖呢??
云南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彝话里,湖、水塘(很大的水塘嘎嘎不是路边那个小水塘)叫海子,所以昆明有干海子,海埂,云南称滇 , 所以,叫滇池
洱海洱海,因为云南最早的方言称湖或水塘(很大的水塘嘎嘎不是路边那个小水塘)叫海子
这个解释洱海对一半,还有个更具体的忘记了
洱海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 。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 , 最大湖深达20米 。
关于洱海过去称“西洱河”,一些学者认为是演变于“西弥河”一词 。但考诸史籍,“西弥河”一词出现于《元混一方舆胜览》,而早在此之前,汉文典籍里就已频繁出现“西洱河”一词了 。说“西洱河”是由“西弥河”演变而来,显然站不住脚 。
洱海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称“叶榆泽” 。“叶榆”是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洱海地区设定的县名,“泽”是两汉时中原地区对湖泊的称呼 。显然 , “叶榆泽”并不是洱海在当地民族语言中的名称 。
魏晋时期,洱海称“叶榆河” 。如晋朝常璩《华阳国志》:“叶榆县有河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益州叶榆河出其县北 。”为何不言“泽”而言“河”?因为当时南中土著民族把湖泊称作“河” 。如《后汉书 。邛都夷传》:说“地陷为泽,因名邛池,南人以为邛河 。”李膺《益州记》说:“陷湖,土人谓之陷河 。”常璩本身就是西南人,《华阳国志》以“叶榆河”名洱海 , 比《汉书》更合乎当地民族的语言 。
唐以后,“叶榆河”一词突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洱河”、“西洱河” 。如《旧唐书.南诏传》:“其后破洱河蛮,以功策授云南王 。”《通典,松外诸蛮》:“松外诸蛮 , 大唐贞观末为寇,遣兵从西洱河讨之 。”这里“洱河”即洱海,其河之西称“西洱河” , 河之东称“东洱河” 。因洱海地区人们主要生活在洱河西部,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亦多发生在洱河西部,所以隋唐以后习惯上又以“西洱河”指洱河全境,出现“洱河”、“西洱河”并用的现象 。
唐以后汉文典籍以“西洱河”称洱海 , 与梁建方对云南的一次军事行动有关 。据《新唐书.南蛮传》,唐贞观二十二年(648) , 唐太宗派右武将军梁建方征讨松外蛮,平定松外蛮后,梁建方又率军进征洱海地区 。在这次征讨中 , 梁建方对洱海地区进行了详细调查,写成《西洱河风土记》一书,在汉文典籍中第一次使用了“西洱河”一词 。该书不称“叶榆河”而称“西洱河”,说明“西洱河”是当地民族对洱海的称呼 。为什么称“西洱河”?《南诏中兴画卷 。文字卷》说: “西耳河者,西河如耳,即大海之耳也.”因为洱海如耳,所以称“耳河”,后写作“洱河” 。这是典型的汉字造字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在魏晋时期,洱海地区即迁入了大量汉族移民 。据《西洱河风土记》载,当时洱海地区“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自云其先本 ***。言语虽小讹舛,大略与中夏同 。”正因为隋唐时期洱海地区居住着大量汉族移民,才出现这种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 。
唐初时的汉文典籍里还出现“西二河”一词,如魏徵《隋史.史万岁传》:“度西二河 , 人渠滥川 。”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 。”其原因是这些作者没有亲自到过西洱河 , 是用汉字记音 。南诏建立后 , 与中原地区交往频繁 ,  “西洱河”一词也逐步被中原地区所熟悉 。特别是唐咸通四年(863),樊绰《云南志》传世后,“西洱河”一词便成了对洱海的固定称谓 。至于“洱海”一词的出现,已经是明朝中叶的事了 。
概言之,洱海首称“叶榆泽” , 后称“叶榆河”,称“洱河”、“西洱河”、“洱海”,是随着中原地区与洱海地区交往的不断深入出现的,也反映了边疆与祖国内地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络 。
洱海唯一出水口在在下关镇附近,经......
洱海是湖还是海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禒中部,湖体主要在大理市,古称叶榆泽,又名昆明池,白语称“耳稿”,意为下边的海子,因湖形似人洱海耳,汉语遂称为洱海 。海拔1966米,湖身北起洱源江尾村,南到下关团山 , 古城大理如一只巨型蝴蝶匍匐在海边至山脚的平坝上 。湖水面积250多平方公里,为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洱海虽没有滇池大,但洱海平均水深11米,最大深度达21米 , 蓄水量约30亿立方,相当于滇池的两倍,且湖水透明度约4米,湖水呈绿色,也胜于遭受污染之苦的滇池 。
云南洱海的成因是什么 40分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的成因推测:洱海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元江三大江分水岭地带洱海形成约在更新世抚期,初为浅水湖泊,中晚更新世时 , 盆地深陷,湖面扩大 ,  ..
洱海为什么叫洱海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又像一个耳朵 所以得名洱海
洱海为什么没有海滩却称之为海
丽江起点栈非常高兴为您解答 , 云南这边一般都是把河称作湖,把湖称作海
苍山洱海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云南大理的两个景点 。如果是形容词,指的是沧桑的样子
洱海是什么之都
云南省大理市有一个洱海,它和苍山共同成为大理市的最有名的景点,大理市整体是一个狭长的版面,中间就有一个洱海 。如果选择观景 , 双廊古镇是看洱海最好的地方 。
洱海是什么?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 。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 。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 ,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民没有见过海,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简介大理以前是海洋、湖泊之类的地质,经过地壳运动后,高山起伏,洼地成海 。苍山是变质岩和页岩(大理石)形成,植被(杜鹃花、松树、高处还有竹子、冷杉)有保护的好 , 给人看起来有苍绿之意,人们就习惯叫它为苍山;洱海 , 一是源头在洱源,凤羽河和茈碧湖等洱源县境内的河流注入洱海;二是洱海状如人的耳朵哦 。
洱海为什么叫海不叫湖洱海叫海是因在云南地处高原地带,属于祖国的西南腹地,周边没有广袤的大海,古时候人们也都没有见过海 。而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全国第七大淡水湖 , 这么大一个湖泊则被古人称之为海 。洱海曾有多个名字,如叶榆泽、西洱河、昆弥川、昆明池等,以洱得名是因洱海的整体形状轮廓非常像人的耳朵 。
洱海湖体主要在大理市 , 北岸连接洱源县东南隅,苍山东麓、玉案山西麓 。洱海北部水域原属洱源县 。2004年1月1日,双廊、江尾两镇划入大理市后 , 全部水域属于大理市 。洱源县成为北岸接壤形势 。湖区沿岸,北有双廊、江尾两镇,西有喜州、湾桥、城邑、七里桥等镇 , 南有下关、凤仪等镇,东有挖色、海东等镇 。泄水口洱源河位于西南端大理城区下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