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贴福的由来,守岁的由来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倒贴福的由来,守岁的由来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倒贴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最初的意义是指在春节期间,在家庭中将“福”字倒贴,以表示迎接新年的喜庆心情 , 并向神灵祈求来年平安幸福、福运旺盛 。
后来,“倒贴福”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交活动,参与者会在庙会或其他节庆活动中,将自己的名字或吉祥话语写在红纸上 , 再倒贴在“福”字或其他吉祥图案上,希望借此祈求好运、顺利和福气 。如今,倒贴福已经成为春节传统的一部分,仍在广泛流传 。
守岁的由来故事和寓意是什么倒福的由来故事是: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 , 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 , 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 。”
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 , 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 , 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

倒贴福的由来,守岁的由来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文章插图
贴倒福的习俗:
过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福”字 。“福”字的解释是“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 ,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
如今,不分南北,春节流行倒贴福字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确有倒贴福字的说法 , 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 。
不过,住人屋子的大门上一定要正着贴“福”字 。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故应正贴,而且从来都是正贴的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纳福””、“出门见福”、“福入家门”之意 。如果把福字倒贴在大门上,则被视为不吉利 。
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和寓意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的大门上、窗户上、门楣上和墙壁上都会贴满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联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倒贴福的由来,守岁的由来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一:姜太公说 据说当年姜太公封神的时候,各路文武人员都被授予神位,姜太公那粗俗、丑陋的老婆也来讨要神位,姜太公便封她为“穷神”,并规定她不能靠近贴近福字的地方 。于是,人们为了躲避这位穷神,家家户户纷纷在门上贴起来“春牌”,也就是如今写在大红纸上的福字,但这福字从那时开始就是否已经倒贴,就不可而知了 。
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二:恭王府说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 , 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 。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 , 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 。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 , 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 , 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 。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 。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
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三: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 , 家家写大字”的风俗 。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 。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 , 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 。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 。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 。”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 。”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 , 当晚谁也没有发现 。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 。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 。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 。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 , 成为一种风俗 。
春节倒贴福字的由来四:朱元璋、马皇后说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从贴“福”字的来历传说中演绎出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 , 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贼杀掉 。好心的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连夜在各自门上贴一个“福”字 。于是各家各户都遵懿旨照办,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还把“福”字贴倒了 。
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命令手下士兵将没有贴福字的人家统统杀掉,奈何全城所有人家门上都贴了福字,朱元璋很是生气 。这时,手下士兵告知朱元璋有一户人家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决定拿这户人家开罪 , 要将这家人满门抄斩 。马皇后这时及时进言道:“那家人把福字贴倒了其实是另有深意,他们知道今天皇上来访,因此,“福倒了”可不是“福到了”了吗?”朱元璋一听甚是有理,于是便开恩放了那户人家 , 一场祸事就这样化解了 。从此,人们就习惯将“福”字倒贴在门上 。
春节贴福字的讲究 贴福字的讲究一:贴福字的时间和顺序
春联一般是在小年的时候就开始张贴了,但是福字春联一般不在小年的时候贴,而是在大年三十除夕的那天下午,太阳还未下落 。贴福字春联一般从房子外面贴到房子里面,先从门福贴起,然后窗户,墙壁,最后贴倒福,象征着福气自外而内,从外面流到里面,从而,一整年都福气满满 。
贴福字的`讲究二: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贴,尤其是大门上 。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是正贴,因为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 。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个庄重和恭敬的地方,因而所贴的福字必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 , 故应正贴 。另外,门外贴“倒福”会让福气溜走,可能会导致一家人流年不顺 。
贴福字的讲究三:屋内福字适合倒贴
在门外倒贴福字会让福气溜走,而在家里即使把“福”贴倒了,福气也是在自己家里,福气被关在自家屋里,满屋就会充满了福气!屋里的一些小用品上可以倒贴福字 , 比如马桶、垃圾箱、衣柜……这些福字之所以倒贴是因为小“福”不到大“福”不来,所以这些小东西上一般会倒贴福字 。
(一)第一种情况: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可以倒贴福字
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贴福字;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 。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二)第二种情况:屋内的柜子上可以倒贴福字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 。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 , 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
(三)第三种情况: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可以倒贴福字
如果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如失火、车祸等 , 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旧社会就是为了讨口彩故意将福字倒贴 。
贴福字的讲究四:倒福字一家只能贴一个
一般“倒福”最好是贴在门厅的正前方,有“福入厅堂”的说法,并且一家最好只贴一个倒福,贴多了反而有“重蹈覆辙”之意,寓意比较不吉利,因此,倒贴福字在精不在多 。
;
倒贴福的由来和寓意分类: 娱乐休闲 >> 电视
解析: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 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 , 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 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 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
倒贴福字的由来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 。这一风俗最早不会早于明朝初年 。关于倒贴“福”字的来历有三种有趣的传说 。
第一种恭王府说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 。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 , 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 。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 , 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 。一般的奴才 , 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 。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 。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 , 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 。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 。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 , 很是不高兴 。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 。”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 。”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
谁知又惹出了风波 。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 。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 , 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 。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 。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 , 转怒为喜 , 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 。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 , 成为一种风俗 。
第三种朱元璋、马皇后说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从贴“福”字的来历传说中演绎出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贼杀掉 。好心的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消除这场灾祸 , 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连夜在各自门上贴一个“福”字 。于是各家各户都遵懿旨照办,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 , 还把“福”字贴倒了 。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军把没贴“福”字的人家满门抄斩 。不料不一会儿御林军头目回禀,全城家家都贴有“福”字 。朱元璋气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军头目又说,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 。朱元璋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 , 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 , 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 。从此以后有些人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