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又称“燕尾楼”、“飞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吊脚楼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首先 , 吊脚楼的出现与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水乡文化密切相关 。南方许多地区都有水道纵横,地势低平,土地多为沼泽、湖泊等湿润环境 。为了利用这种自然环境,当地人们就建造了吊脚楼,使人们能够在高出水面的安全地带居住、劳作和储存物品 , 同时也方便行船进出 。
其次 , 吊脚楼的出现也与中国古代的防御意识有关 。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经常受到侵略和游牧民族的侵扰 , 为了保护自己,当地人们就建造了吊脚楼 。吊脚楼的地基高出地面,加上木结构和墙体厚实,能够极大程度地抵抗洪水和敌人的攻击 。
此外,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也与中国古代居住文化有关 。在古代中国 , 人们多居住在村落中,为了保护自己和方便生活,就发展出了一种建筑形式——合院 。而吊脚楼则是在合院基础上演变而来,既能保持传统建筑文化 , 又能适应南方水乡的特殊环境 。
综上所述,吊脚楼的出现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 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 , 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特点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犹如一部凝固的古歌 , 多层次、多侧面、多角
土家族吊脚楼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 。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 。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了桐油,既干净又亮堂 。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
土家吊脚楼传说故事详细传说:
吊脚楼,是土家人所喜爱的住宅 。它一头立在平坝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吊在坎下,自成两层楼房 。上层住人,下层设牲畜栏圈 。上层的三方大都有栏杆、扶手、阳台,敞亮干净,既可在里面挑花绣朵,读书写字,又可晾晒衣被 。在土家族,关于吊脚楼的传说也很多 。
相传很早的时候,湘西一带的土家人搭起一些茅草屋居住,砍草犁地,在烧荒之后的土地上种庄稼 。这一带古木参天,荒山老林里有很多虎豹豺狼,蛇和蜈蚣到处爬 。由于人们惧怕野兽,就烧起大火,还在火堆里埋竹节燃烧,野牲口看到明晃晃的大火,吓得不敢靠近,然而蛇虫蚂蚁却不是很在乎这些,常往屋里钻 。有个老年人想出一个主意,他喊一些后生砍树条子,像扎木排一样,在草棚子旁边的树上绑起架子,铺上野竹子和细树条,再垫一层树叶和茅草,顶上支起茅草顶篷躲雨水 。人睡在树半腰上,蛇虫蚂蚁就不大容易爬上去 。但是,放在地上的食物被虫子爬过后,人吃了又呕又泻 。这个老年人又想了个办法,叫后生把一块块大岩板拉上树,放平,再垫上一层黄泥,然后在上面支锅弄饭,这样粮食就不会让虫子爬了 。
老年人的办法很快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人们都照这个办法去做,在大树半腰间搭起大大小小的茅草棚,住在上面,脚是吊在半空的,民间就叫它为“吊脚楼” 。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
天上的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就打算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
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说了借殿宇的事 。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 。于是就答应了 。
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 。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 。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 。”张天王说:“7天就还回来 。”
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的吊脚楼房 。
7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要殿宇 。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 。”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 。“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 。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想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使人们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 。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王再也不敢直闯殿宇了,从此,人们不但有了房住,而且过河也方便了 。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户土家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孩子 。每天丈夫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 。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旮旯里,原来是狗在上面睡觉过夜 。为了避免再出这种事,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用来挂蓑衣和斗笠 。
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孩子老缠她,使她做不成活路,她只好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 。她坐在上边,继续织麻补衣,再也不怕孩子吵闹了 。
人们见这样很好,便进一步把平台发展成住房,就成了吊脚楼 。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格局是什么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建筑是土家人民智慧的体现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 , 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土家族吊脚楼(10张)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 。讲究朝向 , 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正房有长三间、长五间、长七间之分 。大、中户人家多为长五间或长七间,小户人家一般为 土家吊脚楼
长三间 , 其结构有3柱 2瓜、5柱4瓜、7柱6瓜 。中间的 l 间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用的 。堂屋两边的左右间 是“人住间”,各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小间 , 前小间作火房,有 2 眼或 3 眼灶 , 灶前安有火铺,火铺与灶之间是 3 尺见方的火坑,周围用 3至5 寸的青石板围着 , 火坑中间架“三脚”,作煮饭、炒菜时架鼎罐、锅子用 。火坑上面 1 人高处,是从楼上吊下的木炕架 , 供烘腊肉和炕豆腐干等食物 。后小 间作卧室,卧室为防潮都有地楼板,父母住大里头 (左边 ), 儿媳住小里头 ( 右边 ) .兄弟分家,兄长住大里头 , 小弟住小里头,父母住堂屋神龛后面的“抢兜房”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天楼 , 天楼分板楼、条楼两类 。在卧房上面是板楼,用木板铺的楼板 , 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条楼,用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专放包谷棒子、瓜类,由火房燃火产生的烟 可通过间隙顺利排出 。正房前面左右起厢房的吊脚楼,楼后建猪栏、厕所 。建吊脚木楼讲究亮脚 ( 即柱子要直要长 ),屋顶上讲究飞檐走角 。吊脚楼往往为三层,楼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楼堆放粮食、农具等,上楼为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绣花、剪纸、绩麻、做鞋、读书写字的地方 。中楼、上楼外有绕楼的木栏走廊,用来观来晾晒衣物等,在收获季节 , 常将玉米棒子穿成长串、或将从地里扯来的黄豆、花生等捆绑扎把吊在走廊上凉晒 。为了防止盗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 。正房前面是院坝 , 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 , 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 。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土家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 。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风情 。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印江现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带的土家吊脚楼 。到了张家界,谁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 。土家族爱群居,住吊脚楼 。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 , 走马转角,古色古香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 , 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 , 刨木板装屋 , 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康之家以三柱四棋为正屋,殷实人家有五柱八棋 , 还有七柱十二棋和“四合天井”的大院 。两边配有厢房或转角楼,有正屋配单转角楼和正屋配双转角楼 。正屋中间叫堂屋,正上方板壁上安有神龛,是祭祀祖先、宴请宾客之所 。堂屋两边的左右房叫人间 , 人间又以中柱为界 , 分成两间 。后面一间卧房住人,前面一间叫火堂 。火堂中有一火炕,内架三脚架,作煮饭、炒菜、热水之用,是一家吃饭、取暖、休息之所 , 客人来了也坐在火炕边 。火炕上吊一个木架,供炕腊肉或烘烤实物之用 。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加上少田少地 , 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 , 只许盖杉皮、茅草 , 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 , 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 奇山秀水妙寰球 , 酒寨歌乡美尽收 。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
土家族吊脚楼的由来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 。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 。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 , 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
【土家吊脚楼的由来,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特点】
- 什么是生土建筑,福建土楼的技术价值是什么
- 小区一楼的院子属于谁,一楼带小院国家规定是什么
- 崔颢名言 崔颢说过哪些名言,崔颢黄鹤楼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 海市蜃楼原理,海市蜃楼的原理
- 写字楼的公摊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 土家族是汉族吗
- 土家族服饰特点,从上到下皆不同
- 栝楼的功效与作用
- 重楼怎么吃最好 重楼的食用方法
-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的副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