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县澄江河 都安澄江旁禾村风水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五谷者 , 万民之命 , 国之重宝 。”无论是对于老百姓还是国家、民族 , 粮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 。海南地处祖国南疆 , 长夏无冬 , 光热充足 ,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让稻米与海南有着数千年的不解之缘 。特别是近数十年来 , 全国的科研工作者纷至沓来 , 在琼州大地上躬耕育种 , 培育出许多优良的稻种 , 擦亮了南繁育种的金字招牌 。
“隆望两优889”“野香优海丝”“美两优秋香”……除了新培育的水稻品种 , 山栏稻、定安富硒大米、文昌紫贝赤稻等本地特色稻米也颇有名气 。历史上 , 海南先民培育或引进种植了数十种水稻 , 其中不乏米粒清香可口、形若珍珠的优良品种 , 正可谓琼州古来稻米香 。

都安县澄江河 都安澄江旁禾村风水

文章插图
专家在三亚的一处稻田里对参评“海南好米”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测产评议 。尚野 摄
琼岛种稻三千年
目前可见海南岛种植稻类的文献记载 , 最早为《汉书·地理志》中的“儋耳、珠崖郡 , 男子耕农 , 种禾稻苎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陈光良在《海南经济史研究》一书中提出 , 海南岛引入种植水稻的年代应早于文献记载一千年至两千年 , 可推测至今大约三千年至四千年 。
从汉代至唐代 , 海南的水稻种植水平一直不高 , 虽然《唐大和上东征传》说鉴真和尚在海南崖城见当地民众“十月作田 , 正月收粟 , 收蚕八次 , 收稻再度” , 但当时海南农业水利设施十分落后 , 所种水稻产量不高 , 且品种多为刀耕火种的旱稻 。李德裕在被贬海南时写的诗就提到了“五月畲田收火米” 。
至宋代 , 宋真宗遣使取种占城(今越南南部地区) , 引入占城稻(也称占稻、占禾) , 先在福建等地种植 , 后推广至海南 。这种稻种植周期短、产量较高 , 海南人称之为“安南占”(安南即今越南北部地区) 。
在宋真宗之后 , 当大才子苏东坡来到海南时 , 占城稻已在琼种植多年 。东坡写诗云:“半园荒草没佳蔬 , 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 , 不如还叩仲尼居 。”不知道身为“吃货”的东坡先生食用伴着薯蓣煮的一锅占城稻米会是什么味道 。
都安县澄江河 都安澄江旁禾村风水

文章插图
琼海市嘉积镇温泉村出产的杂优米 。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古时海南的稻谷也有粳、糯之分 , 粳米用来做米饭 , 糯米用来酿酒 , 直到今天海南的黎族群众还保留着用自家糯米酿酒的习惯 。而粳米、糯米之下的细分品种就更多了 , 粳米有百箭、香粳、乌芒、珍珠、鼠牙、东海、早禾等 , 糯米有黄鸡、乌鸦、光头、九里香、小猪班、狗蝇、虾须、赤米等 。清道光《琼州府志》中记载的稻谷品种有77种 , 其中粳类54种、糯类23种 。
虽然海南古代稻谷品种很多 , 但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 , 很多时候琼岛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 仰赖外部供给 。苏东坡所言“北船不到米如珠” , 反映出当时琼岛居民面临的窘境 。
古来稻米好滋味
苏东坡谪居儋州之时 , 当地老百姓种得更多的还是糯稻 , 其中一个有名的品种便是铁脚糯 。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写道:“黎子云言 , 海南秫稻 , 率三五岁一变 , 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 , 今岁乃变为马眼糯 , 草木性理 , 有不可知者 。”“以黏为饭 , 以糯为酒 , 糯贵而黏贱 , 盖以其性善变、罕得佳实也 。”这说明当时儋州人经常更换种植的稻谷品种 , 前几年刚种铁脚糯 , 今年又变成了马眼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