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们发现的动物第二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甲状腺素的合成,从而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 。早在公元1600年前人们对碘与甲状腺肿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直到19世纪90年代人们才发现甲状腺内含有碘,并对其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20世纪人们对碘的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
l 碘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代谢
1.1 碘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动物体内碘的平均含量为50~200ug/kg,但这一数值变化范围很大,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碘的含量 。正常饲养条件下,碘在动物体内分布为:甲状腺70%~80%,肌肉3%~4%,骨酪3%,其他器官组织5%~10% 。血中碘以甲状腺素形式存在,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游离存在于血浆中 。

文章插图
1.2 碘的代谢 碘随饲料饮水进入动物体内 。饲料中碘大多为无机碘化合物,在消化道各部位可直接吸收,且消化吸收率特别高 。有机形式的碘吸收率也特别高,但其吸收速率较慢 。单胃动物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其次是胃;反刍动物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 。
经消化道吸收的碘,入血后以I-1形式存在,约有60%-70%被甲状腺所摄取 。在甲状腺内先氧化成I2再与甲状腺球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储存于甲状腺中,可在溶酶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具有激素活性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中起作用 。进入组织器官中的甲状腺素80%被脱碘酶分解,释放出的碘循环到甲状腺被重新利用 。体内无机碘周转代谢较快,有机碘周转代谢较慢 。
【动物必需微量元素——碘】碘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少部分通过胃肠道随唾液、胃液、胆汁和粪排出 。单胃动物和乳用犊牛的内源粪碘主要随胆汁排出,成年反刍动物随唾液的胆汁排出,部分以含碘丙酮酸的衍生物形式排出 。另外,碘也可以通过肺脏和皮肤排出,生产动物也经动物产品排出。
2 碘的营养生理作用
碘在动物体内主要用于合成甲状腺素,而机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碘化合物也主要是甲状腺素,因此碘的营养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来实现的 。
2.1 调节代谢和维持体内热平衡 适量的甲状腺素可提高细胞核RNA聚合酶的活性,使整个RNA的合成量增加,从而间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另外一些参与物质代谢的酶的活性也可得到提高 。
甲状腺素可作用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联系环节,即氧化磷酸化过程,促进三磷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过程 。适当剂量的甲状腺素可促进糖和脂肪的生物氧化,使氧化和磷酸化两者相互协调,并使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储存于三磷酸腺苷(ATP)中,其余以热形式维持体温或释放到体外 。
2.2 影响动物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对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具有调控作用,可以促进组织分化和生长,从而促进幼龄的生长发育,增加基础代谢率和耗氧量 。幼龄动物缺碘可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生命力下降,导致"呆小症" 。
2.3 影响动物繁殖性能 碘是保持动物良好繁殖性能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动物生殖紊乱,发情不正常或发情受到抑制,甚至不育 。严重缺碘还可影响后代,使后代生长停滞、发育不全 。雄性动物缺碘可导致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低劣 。雌性动物缺碘可导致受胎率下降、流产、产弱胎及产后胎衣不下等 。种鸡缺碘可导致孵化率降低,卵黄囊吸收障碍,孵化时间延长等 。另外,动物缺碘也可导致其产品中的碘含量下将的 。
- 古代葬俗中的饭含之礼 曾侯乙嘴巴里含有什么小动物
- 鹅是一种什么动物
- 哪种动物是海洋中的瞌睡大王?
-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 冬眠动物有哪些
- 什么动物没有方向感
- 什么动物会冬眠
- 藏獒必需的营养物质
- 狗儿的营养要素
- 狗的叫声特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