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是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直接法律规定 。依据该规定,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包括: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到损失;3、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根据 。具体分析如下:
1、一方获得利益,即在事实上使得得利人的财产总额增加 。该种增加包括积极的增加,如财产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义务的减少;也包括消极的增加,如应该减少而事实上没有减少,应该支出的费用没有支出,应该设定的权利负担不再设定等等 。至于获得利益的方式方法则并不考量,既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既可以是得利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受损失的人的行为,还可以是第三人的行为,甚至可以是自然事实 。
2、他方受到损失,即在事实上使得他方的财产总额减少 。该种减少失同样包括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 。积极损失是指财产总额的减少,包括他方因给付得利人财产利益而受损,也包括得利人取得依权利内容应当归属于他方的利益;消极损失是指财产总额应当增加而没有增加,只要在通常情况下财产可能增加而实际没有增加即为损失 。

文章插图
3、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即他方的损失是一方获得利益造成的 。我国民法典在不当得利制度中的因果关系上采用了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也就是获得利益的原因事实不必与受到损失的原因事实相同,只要社会观念认为获得利益和受有损失有牵连关系,就可认定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只要他方的损失是由取得不当利益造成的,或者如果没有其不当利益的取得,他方就不会造成财产的损失,就应认为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构成不当得利 。比如甲拾得乙的金钱而赠与丙,丙即可构成不当得利 。
4、造成他方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构成不当得利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取得该项利益的没有合法依据,如果一方获得利益和他方受到损失有法律上的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就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不构成不当得利 。
司法审查中,对于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不仅会从上述四个构成要件的实体成立与否进行审查,在真伪不明的情形下还会对证明责任的承担作出分配,尤其是关于“没有法律依据”的主张,这种分配往往会对认定结果造成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不当得利构成与否 。
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明确,我国所建立的举证证明责任包含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客观证明责任)和行为意义上的的提供证据责任(主观举证责任) 。当且仅当裁判者对事实问题的认定真伪不明时,应依据客观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作出证明责任分配的决定 。构成“真伪不明”的前提条件是:一方提出有说服力的主张;另一方提出实质性的反主张;用尽所有程序上许可的和可能的证明手段,裁判者仍不能获得心证 。“真伪不明”属于客观证明责任适用范畴 。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在于使得利人返还其没有法律上原因而取得的利益,而非填补损害 。因此,在“真伪不明”的情形下,就不当得利制度的四个构成要件而言,既可以统一由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也可以由各方当事人分别承担,这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在个案中进行考量 。
(2019)最高法民再34号民事判决关于如何分配举证责任就出现了三级法院两次反转 。一审法院认为在他方已举证证明其利益受损、得利人获益,且两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下,得利人应承担证明其活力有法律依据的举证责任 。而二审法院则认为“作为民事案件的原告,主张不当得利的他方对不当得利要件的成就负有举证责任,其应先对得利人“无法律上的原因”获利并导致自身受损进行合理说明 。”
- 返还不当得利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 什么叫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要如何处理
- 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有哪些
- 抖音针对直播间不当行为治理专项
- 芦荟叶子发红干瘪怎么回事
- 南瓜里面长虫是怎么回事
- 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 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 吃年夜饭有啥讲究?切记:“3要3不要”,尊重老传统,别不当回事
-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是什么,简述他们的观赏价值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 有关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简述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