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地理老师 明师苑地理风水讲座( 三 )


风水大师地理老师 明师苑地理风水讲座

文章插图
三、翁、曾关系与李鸿章在其间的依违
道光末年曾国藩以精研义理名动京师,祁翁两文端“俱以实学为天下倡”,翁、曾之间,门派迥异 。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由于肃顺的介入,使学派之争逐渐演化为政治派别的对立 。
曾、肃之间,颇有渊源,“曾侯始起由穆鹤舫,大用自肃豫亭 。[(23)]”据《庸庵笔记》记:咸丰在世时,欲命胡林翼为两江总督,“肃顺曰:胡林翼在湖北措注尽善,未可挪动 。不如用曾国藩督两江,则上下游俱得人矣 。上曰:善 。遂如其议 。[(24)]”有学者认为,肃顺虽擢用一批湘军集团头目,但两者只有事实上的联系,并无特殊关系,并引欧阳昱《见闻琐录》里的一段记载,说肃顺被处决后,“藉其家,搜出私书一箱,内惟曾文正无一字 。太后叹息,褒为第一正人 。[(25)]”其实,这只能说明曾国藩的谨慎,并不能说明他与肃顺无染 。就在曾国藩得知辛酉政变消息的前十天,[(26)]他在“致澄弟沅弟”的信中还说:“沅弟信中决气机之已转,世运之将亨,余意亦觉如此 。盖观七月十七以后,八君子(即指肃顺等八顾命大臣一引者)辅政,枪法尚不甚错,为从古之所难,卜中兴之有日[(27)]”推而言之,曾国藩及湘军之起,肃顺实为有力奥援 。否则的话,政变消息传来,曾氏也不会一连多日中夜不眠,“为之悚仄忧皇”了[(28)] 。直至若干年后,曾国藩在对亲信幕僚的谈话中,还以“天下事真无是非”[(29)]来为肃顺鸣不平 。亦可见两人关系绝非泛泛 。
相反,肃顺对翁心存则极力倾陷 。据陈澧《翁文端公神道碑铭》所记:“公屡掌户部,慎持大体 。……心肃顺所为掊克事,皆力止之 。肃顺大憾,每事相龃龉 。公以足疾请假,旋请开缺 。[(30)]”翁同书在《翁文端公行述》中又记道:“府君既去位,而肃公方贵重用事,会户部钞票案起,遂兴大狱 。欲以奇祸中府君 。上知府君无它,卒不深罪 。当是时,微上保全,几不测 。[(31)]”翁、肃之间,可以说得上是深仇大恨了 。曾国藩既与肃顺亲近,自然与翁心存疏远 。检索曾国藩书信,他当时与诸多经学大师均有书信往来,但与翁心存却并无通问 。那么,经曾氏授业而又出翁氏门下的李鸿章,又是如何依违其间的呢?
风水大师地理老师 明师苑地理风水讲座

文章插图
李鸿章回乡办练和加入曾国藩幕府的经过,海内外治湘、淮军史和研究李鸿章的专家多有所勾勒[(32)],澄清了不少为笔记误传的史实 。客观地说,对于招纳李鸿章入幕,曾国藩的态度是主动的,心情是欣喜的,并在书信和日记中多有流露[(33)]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从坊间石印的《合肥李文忠公墨宝》[(34)]中,曾觅得一封李鸿章于咸丰八年七月十五日(1858年8月23日)写给曾国藩的亲笔信 。这一天,正是太平军第二次攻克庐州城的当天,也是李鸿章决定携带家眷逃离庐州的前数日 。因而这封带有总结和检讨意义的长信,对了解李氏这段时间的活动和心态格外显得重要 。他在信中一方面对曾、胡等将帅“倡义旅于湘中,拂拭英奇,别树一帜”,表示由衷的敬佩和向往;另一方面,对自己办团练六年,一无所成,感到有负曾师的栽培和期许 。他自认:“鸿章材质驽弱,不甚造就,无任事之力,徒有忧时之志,处桑梓兵燹,困心横虑,靡所补救 。非其地、非其人,则无从学习也 。[(35)]”当时,由于前任皖抚福济调京,李鸿章面对家乡糜烂,急欲脱身,但又在北上入京和南投曾营之间犹豫不决 。而曾国藩于八月廿日收到此信后,得知李鸿章因庐州二度失守流离失所,便立即“奉上菲资三百金”给李氏兄弟作为安家之资,并给在南昌办理湘军粮台的李瀚章写信表示:“少泉弟肯来cì@⑤③助,望即迅速命驾 。[(36)]”这一正式发出邀请的日子是咸丰八年九月十八日,而以前的有关史著,限于资料,对这一段史实均未能详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