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中秋 话说中秋节( 五 )


?
地方特色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 , 主要是妇女和小孩 , 有“男不圆月 , 女不祭灶”的俗谚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 ,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 , 芋仔食到” 。八月间 , 正是芋的收成时节 , 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 , 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 , 肥而不腻 , 味美可口 。江南妇女手巧 , 把诗中的咏物 , 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 , 团坐聚饮叫“圆月” , 出游街市称“走月” 。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 , 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 , 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 , 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有的地方也点桔灯 , 悬于门口 , 以示庆祝 。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 , 沿街舞动 , 叫作“舞流星香球”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 , 称为“看会” 。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 , 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 , 称为“青苗社” 。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 , 也得上坟祭祖 。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 。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 , 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 , 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 。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 , 若中秋节下雨 , 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 , 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 , 必食西瓜 。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 , 讨赏钱 。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 , 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
民族特色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 。人们跨上骏马 , 在银白色月光下 , 奔驰在草原上 。他们朝西放马奔驰 , 月亮由东方升起 , 坠落西方 。执着的蒙古骑手 , 不到月亮西下 , “追月”不止 。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 。是日夜晚 , 男女青年和娃娃们 , 沿着河流 , 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 , 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 , 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 。中秋夜临 , 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 , 踏着一路月光 , 行至临近山寨 , 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 , 赛歌赛舞 , 彻夜长欢 。
云南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 , 每逢中秋月明高挂 , 分外明亮的时候 , 山头塞尾 , 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 , 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 。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