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风水故事 帝师推荐的风水书


文/于永军

帝王风水故事 帝师推荐的风水书

文章插图

辛丑牛年六月,当我站在清帝师杜受田的铜像前,品读着那副“文思洒落玉宸上,正色昭融珠斗间”对其才华官德评价的楹联 。忝列文化人且素来喜好游名人故居的我,一下子为自己的孤陋脸红了 。
滨州距离省城济南,驱车顶多也就是两个小时的路程,基于地缘和工作原因,这些年我曾多次路过滨州,按说早该来拜谒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倘若此次不是承蒙滨州企业文化学会赵新波会长盛邀,我真不知道滨州古城区还有一座“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帝师故居,更不知道这里尘封着一个家族500年间长盛不衰的延世奥秘 。

这是一座具有明清鲁北民间建筑特色的旧建筑,也是杜受田从出生到青年时代生活、读书的地方 。相对于主人的身份,故居的建筑极为普通 。它是杜受田的父辈们和众多的叔兄弟们的房产,大院占地约20亩,有28个院落,380间房屋 。大院的奠基人为杜诗,位居二品,按照明朝礼制,他家的大门可以开三门,五架大梁,但杜家宅仅一门;他居住的房屋,可五间正房九架大梁,但杜家仅三间正房五架梁 。延传至杜受田,虽然位居一品,但硬是地未置一亩,房未增一间 。大院的房屋装饰也非常简洁,大梁上一概没有绘画,雕刻少线条少 。人道是“侯门深似海”,而这里,既没有崔嵬宏伟的高墙大院,也没有花遮柳护的亭台楼阁,更没有金碧辉煌与珠玉翠绕 。不要说王侯将相,就是同一般官宦人家相比,也显得有点寒酸 。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座低调平实的大院里,却走出了跨越五百年明清两朝国内不多的知名望族,有着“十二进士出一门”、“四世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之显赫与荣耀 。整个清代,滨州地界考取了28名进士,杜家一门就有9名;明清两朝,滨州杜家出了12名进士、8名举人、327名秀才和贡生 。他们构成了杜家为官的基本队伍 。至于出了多少基层官吏,连杜家人自己也说不清 。《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杜家均有记载 。
官高不自傲,位显不招摇 。低调,内敛,谦逊,平实 。或许,这正是门楣显赫的滨州杜家鲜为人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也正是这种低调为官做人,让这座帝师故居充满了令人神往的延世奥秘 。
帝王风水故事 帝师推荐的风水书

文章插图


岁月不居,古老坊巷,文脉悠悠 。经过悬挂着“太师第”、“相国第”横匾的木牌坊,走进杜家大院可发现,与牌坊相辉映,最抢眼的景观是大门内墙上琳琅满目的牌匾 。东大门内有“方伯第”“相国第”,北山墙上悬挂“会元”、“传胪”,南山墙上悬挂“亚元” 。穿过大门,向前左拐,二门上悬挂“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匾,还有堂堂皇皇的“翰林”堂,“举人”、“进士”、“士大夫第”等 。这些牌匾,每一块似乎都想向游人诉说这里昨天发生的故事 。它们是杜氏一门的功德荣誉,更是历代杜氏子孙发奋成才、终成正果的旌表 。
“方伯第”,专属于杜诗 。他是杜受田的八世祖,曾任明末湖广、江西布政使,相当于现代的省长 。“相国第”,是杜受田的荣誉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参加会试,考中第一名,称“会元”;参加殿试考中二甲第一名,称“传胪”(一甲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咸丰继帝位后,提升其为协办大学士,民间俗称大学士、翰林等为“相国” 。
“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指的是从清嘉庆六年进士、翰林杜堮,至咸丰六年进士、翰林杜庭琛四代人五位翰林;祖孙是指杜堮与道光二十四年进士、翰林杜翰,道光十五年进士、翰林杜?,以及杜受田与杜庭琛;父子指的是杜堮与杜受田,杜受田与杜翰、杜?,杜?与杜庭琛;兄弟指的是杜翰与杜?;伯侄指的是杜翰与杜庭琛 。因此,四世五翰林在滨州传为佳话,成为奇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