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一个角色在一出戏中不断变脸的,除《白蛇传》中小青(开始脸上画青蛇,以后逐渐净扮)外,还有《歧山角》中赵公明和《宇宙锋》之康建业等 。赵公明出场时是“白脸、黑柳叶眉、尖眼角、细黑鼻翅”,胡须带在颔下,口中含六个猪牙(通称“漱牙”);到“降虎”一场,眉上加红,眉眼的黑色加粗加深;到最后一场赵公明临死时,则抹黑白混合的灰脸,加红“滴泪”和白线,表现垂死前的凶恶相 。这些变化是和剧情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观众非但不感到突然,反而更感觉恰到好处 。《宇宙锋》中康建业,开始是净扮,到审匡洪寸,他已由巡城御史升为内帘御史,则改为白脸 。其他《白逼官》之曹操、《无盐碰碑》之无盐的脸谱,根据剧情的发展,也都有不同的变化 。
丑角的脸谱,也有其传统的画法,如大老丑抹白仙鹤眉、白烟荷包脸,公子丑画小豆腐干,官丑画大豆庸干,武丑画蝎虎子脸等,也都是根据不同角色来勾画的 。这里想特别再赘一句:梆子戏有个传统的不在脸谱的脸谱,那就是“两眼蜜” 。这个脸谱的产生,是和梆子班社的特定环境分不开的 。当时多数演员必须兼角,可是改装的时间又紧张,于是便有人创造了这个脸谱:摸起蘸足白粉的笔;闭上两眼,“唰唰唰”,在眼眉处来回抹几遍,睁开眼一看,便出现了想不到的效果 。越是年老,脸上的皱纹越多,“两眼蜜”的效果越理想 。这个脸谱还受到了京剧同行的赞许,尤其给演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此外,如关公、秦琼、赵匡胤的红脸,张飞的调羹脸,杨二郎的金脸与柳子戏、大弦子戏大致相同,只是比较粗简罢了 。由于条件的限制,梆子脸谱中的绿、黄、蓝等其他杂色极少,少有的几个则画得很有特点 。如绿花脸薛奎、红花脸程通、蓝花脸杨七郎等,个个独具匠心,很有性格 。不过,梆子戏的脸谱毕竟有限,听老艺人讲,不少脸谱都是伙用的 。如{战武歧》中的武歧和《青铜山》中的杜天西、霸王和韩东吕等,都可伙用一个脸谱,足见其专用脸谱不够用 。至于小生和包头(旦角)门的化妆,则与其他兄弟剧种基本相同 。还有戏曲脸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遗产,与我们批判的刻划人物脸谱化不能混为一谈,这里就不再赘笔了 。
山东梆子的穿箱和其他兄弟剧种大致相同,不管辚靠褶,还是官衣帔,都讲究“宁穿破,不穿错” 。但有几个特别人物衣着与化妆,倒是独树一帜 。如:
《歧山角》中的赵公明,服装是身绑黑靠,褶八卦衣,扎套子,戴道巾,手拿的鞭子绑绸子 。更衣以后戴相纱,相纱的两翅是往正上翻 。这出戏中老黄龙的穿戴:头上反戴女七星娥子(额上的缨朝下),腚上绑靠旗,光脚丫,卷裤腿 。
《风波亭》中的独脚鬼,其穿戴更是一绝 。彩裤的两条腿,他用两脚穿一个腿,两只手穿一个腿和一只靴子,两脚穿靴绑在一块,胸口绑穷生巾子,留出肚子画脸谱(白底,笑脸,眼下弯,嘴上弯,肚脐上画嘴,一吸肚子“嘴”会动),“脸”两边绑紫穗子,表演方法是一律蹦跳 。
《风波亭》中还有个高头人子,他的穿戴亦有特别的讲究:一人穿两褶(自己先穿一身,背后道具再穿一身) 。其穿戴方法是:自己穿好一身后,背后绑插扁担,扁担上部绑张弓(以作假膀子),真人的两手伸到扁担上弓穿的褶袖里,手再从这两个褶袖里伸出来,一手提灯笼,一手拿鹅翎扇 。扁担上头绑小生巾子 。帽下加个“加官脸” 。
《莲花庵》和《牧羊圈》中都有条龙,龙的绑扎穿戴亦很特别(归打梆子的绑):用红板带绑两个笏板(两个笏板弯向外,自然成“X”形),上笏板下面绑个罗帽,帽疙瘩朝外,疙瘩两侧画两龙眼,下面紧紧夹着一个刀批(刀刃朝下),下戴“红扎”,以示龙须 。“龙舌”两边各插一翎子 。“龙头”下用红斗篷裹严,以示“龙身” 。表演者穿红褶,头裹在斗篷里,双手举起“龙头”进行表演,十分逼真生动 。
- 别墅设计图纸大全 别墅风水设计图纸大全
- 厨房风水禁忌及破解的方法
- 住宅周围是菜市场会有什么风水影响
- 酒店的名称需要注意哪些风水问题
- 兰花的寓意和风水及摆放位置 兰花的寓意
- 楼层巨高对于风水中有没有什么影响
- 著名风水宝地 古庙风水宝地大全图解
- 改变风水能把运气变好吗 风水可以改变运势吗
- 老婆是风水,决定一个家庭的好坏 一个女人最好的风水是老公疼爱她
- 曾仕强如何让自己的运气更好 曾仕强讲风水方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