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却要做下一个京东( 三 )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生鲜搬运过程中的耗损,每日优鲜的水果采用的是筐装,上不封顶 。“物流人员扔一个试试,一扔全散了,他只能很小心的端着 。”
目前,每日优鲜在华北、华东、华南拥有三个分选中心和数百个社区微仓 。这些微仓通常建在人群密集的商圈、繁华地段中价格最便宜、位置最偏僻的地方,覆盖周围三公里 。
但这一做法,无疑会使每日优鲜产生一些可预见的困难 。比如高昂的建仓成本,物流配送,以及数百个仓储如何管理等 。
曾斌说,管理不好,微仓的损耗是很吓人的 。每日优鲜背后做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可以根据订单密度、天气、节假日休息等因素,计算出不同的补货系数,尽可能快地从大仓调货到相应微仓 。
徐正计算过,只要微仓过100单,整个生意就是正现金流,200单就可以微利,300单就是健康的现金流 。目前,每日优鲜大部分微仓已经超过100单 。按现在的客单价80计算,每日单仓的流水就是0.8万元,而“7-11”全国的单店流水平均才1.2万,但每日优鲜微仓的节点效率成本是后者的几十分之一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每日优鲜完全有可能在运营上超过“7-11” 。
“徐正是学数学的,建模这件事情他很擅长 。”曾斌补充道 。
此外,每日优鲜的每个微仓冷库都是可供拆卸的 。“一开始我们就找合作伙伴设计了这个东西 。我们在站点最大的投入是冷库,站点到期了怎么办,房东不租给我怎么办,如果冷库是可拆卸的,成本就很低了 。”曾斌说 。
事实上,如果平台所有的成本都来自物流、包装箱、泡沫等可变成本,亏损是永远弥补不了的,订单越多赔的越多,建站点看似投入很大,但随着订单的增加,成本被迅速分摊的逻辑的确是成立的 。
在贪婪和恐惧间选择后者
即便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每日优鲜仍然面临一个难题:补货预测不够精准 。曾斌透露,系统预测目前是有范围差的 。因此,对销量预测他们会选择低值,以最大程度减少产品损耗 。
“在贪婪和恐惧之间,一定要选择恐惧 。少预测没关系,后面有调节系统可以慢慢调上来,我们内部也会有要求,目前能够容忍的售罄率是10%,高于这个数字我们是要追责的,部门要来解释为什么,接下来如何调整 。”曾斌说 。
或许跟徐正数学系的出身有关,每日优鲜更像是一家数据化的管理公司,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要被量化的 。“拿不下山头就交人头”,徐正甚至会用这样军令状式的要求去提高部门运营效率 。
每日优鲜的员工也向创业家&i黑马透露,除了徐正外,曾斌是带联想销售业务出身,他们两人对数字都非常敏感 。公司里每次汇报数字相关的工作,所有人都小心翼翼 。“徐正看到数字就会开始口算 。”这名员工说 。
曾斌也承认了这一点 。他说,联想教给了他们很强的复盘意识,每个月两人都会带着所有管理干部开“战地会议”,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复盘总结和数据化分析,决定之后怎么调整 。而在每日优鲜,所有事情都是目标导向,只论功劳不论苦劳,“挥泪斩马谡”的事也曾有过 。
“我们管理比较残酷,但这是我们生存所需 。”曾斌说 。生鲜电商的生死竞争太过激烈,这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每日优鲜是一艘大船,而曾斌他们的努力,就是保证这艘船的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也只能放弃一些东西 。
成为生鲜领域的京东?
毫无疑问,徐正和曾斌是两个敢于冒险、野心勃勃的人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放弃优渥稳定的工作,加入一个失败率极高的新兴行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