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却要做下一个京东( 四 )


曾斌在阐述他的终极畅想时表示,天猫做的是非即时性需求的平台,那时候客户需要的是产品的丰富度;京东提供的是非即时性需求的自营,这时客户需求已经从丰富度变成了品质服务;现在每日优鲜想做的是即时性需求的自营业务,他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成为生鲜领域的京东 。
他们正带领每日优鲜朝着这个目标狂奔 。每日优鲜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平台总计GMV不超过5亿元,进入2016年后,其单月销售额已突破1亿,购买用户数超200万 。预计2016财年,平台整体GMV将达到15-20亿元 。
但是,近4倍的GMV增长速度并不能让曾斌轻松下来 。传统生鲜电商在新玩家的搅局下开始觉醒,巨头们对生鲜市场的热情也似乎更浓郁了 。兵临城下,曾斌试图带领每日优鲜在创新之外,找到自己的节奏 。
2016年3月,完成B+轮融资的每日优鲜宣称要覆盖30个城市,但因资源不支持快速扩张,其中有24个城市是次日达,而次日达的用户体验并不好 。为什么要在非战略性项目上面浪费战略资源?最终每日优鲜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砍掉20个城市的业务,集中精力把北上广深等地做透 。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每日优鲜6月份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不过随着加快核心城市站点建设、商品开发等,7月份情况得到改观——数据环比增长70% 。“我们算过,这十个城市足以支撑每日优鲜成长到三四十亿的规模 。今年我们更希望把技术算法等基础建设夯实,并建立全国扩张的团队基础 。”
曾斌似乎在解释,2016年下半年开始,圈地不再是最重要的,运营效率才是关键 。尽管与生鲜电商早期一线玩家在用户数、销售额等方面仍有差距 。但从效率来看,每日优鲜实现单城盈利的2016年7月,在北京,每日优鲜每单成本比原来同期降低了四成,比竞争对手少了三成 。
每日优鲜接下来打算怎么成为生鲜领域的京东?答案是,不烧钱,不做高溢价产品,在不断复盘变化的基础上稳扎稳打 。曾斌并不排除某些阶段需要钱,但他认为做生鲜电商最核心的是,这个生意模型的盈利性得是能算得出来的 。在基础建设和平台服务很好的时候,烧钱加速成长和扩张是可以的,但把钱用在“放烟花”上就是有问题的 。
而曾斌认为,高溢价产品在生鲜电商平台更是行不通的 。他解释说,褚橙只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只有低频的东西才能卖出高溢价,农产品零售是一个高频、高性价比的生意 。至于低价商品拉流量,价值产品赚钱,他认为是传统线下店面的运作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转换购买渠道的成本太低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永远只会跟着价格走 。
过去一年,生鲜电商创业者们走得并不容易 。有些人会更悲观,有些人却更努力去寻找合适的方向和目标 。现在,每日优鲜正在接洽C轮投资方 。“在冬天时候能活下来的健康的树,得到的营养会更多 。”曾斌再次强调,生鲜有三万亿的市场,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只做到了3%,生鲜电商领域假以时日,一定能成长出下一个京东 。
这是个美好的愿望 。但实现,在当前仍然并不现实 。“生鲜电商2C端的创业太不容易,过去有两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一是C端客单价不会太高,这造成物流成本很难算得过来帐;二是经过中间的环节以及库存管理问题,会产生很多耗损 。我们看了很多2C的模式,但都很难把帐算过来 。”此前,黑马基金合伙人胡翔曾表示 。
每日优鲜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生鲜电商们的商业模式,仍然有待时间来检验 。生鲜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但竞争也足够激烈,而且,发展态势也并不明朗 。这是一个欠缺成功模式验证的市场 。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一线玩家们,也都仍在忙着在各种商业模式上试水,众多中小玩家更是自顾不暇 。万亿生鲜最后的格局将是怎样,仍无人知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